这是老白第30篇原创笔记

前言

现代企业想获得成功,关键因素是什么?

有人说,时机很重要;有人认为,技术是核心;也有人觉得,管理是根本。

但很多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答案却不约而同:

人才。

最近重温《三国演义》,发现其中很多声名不显的人物,其实也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匆匆谢幕,没来得及绽放光彩。

联想到现代企业的奋斗历程,深深觉得:

职场上,即使能力再强,态度不对一切白费;老实人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大智慧;个人能力的展现,离不开高效的团队。

工作能力是核心价值,但态度才是立身之本

如果给《三国演义》列一个武力值排行榜,吕布排名第一,可谓毫无争议。

虎牢关前,吕布出尽风头。“三英战吕布”更让他天下无双的形象深入人心,引得感叹:

“马中赤兔,人中吕布。”

下邳之战被曹操击败时,吕布表示愿为曹操效力。然而,经刘备提醒,强调“唯才是举”的曹操,意识到吕布虽强,却无法掩盖其缺乏忠诚态度的缺陷,便拒绝了请求。

职场的舞台上,很多人凭借工作能力成为主角。比如那些销售榜首的占据者、关键技术的掌握者、善于创新的开拓者。

然而,有些销冠容易恃才傲物;技术大咖会待价而沽;创新高手和既得利益者发生冲突。这类情况屡屡上演,导致他们的结局并不圆满。

对于管理者来说,工作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正向的态度,一切都将毫无意义。

职场上,态度是内在的驱动力,也是能力的放大器。始终保持正能量,比如积极、靠谱、好学等,足以让我们在职场的竞争中安身立命。

老实人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大智慧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总觉得鲁肃太好忽悠,完美衬托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工作久了,却愈发觉得,鲁肃就是单位里那些老实人的真实写照。

他们与世无争,永远勤恳本分;任何工作都尽力做到最好,又不求回报;即使遭遇区别对待,他们也仍然乐观开怀。

于是,很多人宁愿让自己变得不好惹也不做老实人,甚至觉得他们傻的可爱。

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知道,第一个提出蜀吴联盟的,是鲁肃;帮助孙权下定决心的,是鲁肃;促成诸葛亮和孙权会面的,是鲁肃;赤壁之战取胜后,建议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的,还是鲁肃。

这样一个杰出战略家,怎么可能傻?

老实人其实也一样,如果把目光聚焦当下,他们很难映入别人眼帘;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他们的成就之高往往出人意料。

别小看任何一个老实人,也别抗拒成为一个老实人。相反的是,更应从他们身上学习诚信可靠、务实低调和长期主义的大智慧。

个人能力的展现,离不开高效的团队

鲁迅先生曾评价诸葛亮:“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他认为,《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写过于夸张,超凡脱俗的智慧反而让形象显得不真实。

深以为然。

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博望坡第一战就展示了诸葛亮的军事才华,让关羽、张飞从此对他心服口服。

但是请注意,此战的诱敌先锋是赵云;执行火攻战术的是关平、刘封;带领主力伏兵的是关羽、张飞;刘备亲率后军随时接应。

看过全书,或是玩过三国类游戏的,都明白这个阵容的含金量。

很难想象,如果换一批能力相对较弱的将领,能否凭此战术取得相同的战果。

就像近期《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创下新纪录,导演饺子随之爆火。他在采访中就多次强调了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付出和努力,由此可见职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职场上,站在台前的人风光无限,但其背后必定离不开一个高效的团队。个人英雄配得上尊重,团队合作精神更值得我们称颂。

写在最后

《三国演义》的历史,也是一本关于人才的奋斗史。

《旧唐书》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职场拼搏的我们,可以从书中借鉴奋斗的经验,更可以从人才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共勉~

感谢你读到这里,想必我的文字让你有所感触。

欢迎你点个关注,让老白有机会见证你的进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