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彭子佳

当地时间 2 月 18 日,哈马斯宣布将于 20 日向以色列移交四具被扣押以色列人的遗体,并在 22 日释放六名人质。这一消息瞬间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尤其是在巴以冲突持续 500 天的紧张局势下,人质的命运始终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利勒・哈亚发表声明称,做出这一决定旨在推动与以色列达成的停火协议第一阶段顺利完成,同时为参与第二阶段协议做准备,也是对斡旋方工作的积极响应。声明还特别强调,以色列必须毫无保留、毫不拖延地执行协议中的所有条款,包括向加沙地带运送重型机械,以便巴方能够寻找废墟中的遇难者遗体。

据悉,此次移交的四具遗体中,可能包括比巴斯家的一名母亲和两个孩子。自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时,他们被活捉并关押在加沙,命运便悬而未决,以色列方面一直忧心忡忡。最小的孩子克菲尔仅有九个月大,而他的哥哥阿里尔 5 岁,母亲是 33 岁的希里-比巴斯。哈马斯还称,第四具尸体是 84 岁的资深和平活动家奥德・利夫希茨。这将是自上个月停火以来,哈马斯首次移交死去的人质。

消息传出,以色列全国陷入悲痛。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表示 “整个国家的心都碎了”,并言辞激烈地称以色列正在与 “怪物” 打交道。尽管以色列政府尚未正式证实希里-比巴斯和她的两个儿子的死亡消息,但此消息已在全国引发巨大哀痛。政府表示,只有在法医检查后才会确认死者姓名。

目前,关于这四具尸体的移交方式尚不明确。此前接收过被哈马斯活着释放人质的红十字会呼吁进行有尊严的移交。该组织在周三晚间的声明中严肃指出:“我们必须明确:在释放行动中,任何有辱人格的待遇都是不可接受的。” 近几周,哈马斯在安排人质释放活动时,将人质放在大批观众面前的平台上,然后再交给红十字会代表,这一行为遭到了广泛谴责。

2 月 1 日,35 岁的雅尔登・比巴斯与另外两名人质获释,这是以色列交换 183 名巴勒斯坦囚犯行动的一部分。退休记者奥德・利夫希茨和他的妻子约切维德同样被从尼尔奥兹带走,两周后,85 岁的约切维德获释,而奥德・利夫希茨自 2023 年 10 月 7 日起被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伊斯兰圣战组织关押。

释放人质遗体是 1 月 19 日生效的停火协议的重要内容。以色列已确认将接收八名人质遗体,双方同意在停火六周结束前,用 33 名人质交换约 1900 名囚犯。然而,关于协议下一阶段进展的谈判,即释放剩余活着的人质并永久结束战争,原定于本月初开始,目前却仍未启动。

截至目前,已交换了 24 名人质和 1000 多名战俘,而 10 月 7 日被劫持的 70 名人质目前仍被关押在加沙,另外还有三名人质于十多年前被劫持,至今仍未获释。据推测,目前仍在加沙的所有人质中,约有一半还活着。

以色列安全内阁成员泽夫・埃尔金表示,以方将动用 “一切筹码” 确保 33 名被扣押人员在第一阶段获释,而以色列外长吉德翁・萨尔也宣布,以色列将于本周启动加沙地带第二阶段停火谈判,不过,以色列要求加沙地带 “彻底非军事化”,并反对将加沙地带民事控制权从哈马斯移交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计划 ,这无疑为谈判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