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各地的开学季陆续到来,家中“神兽”终于归笼,而冬春交替的二月,我国气温起伏变化快,容易诱发儿童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儿童日常上课、课间操等容易形成聚集的活动,也为疾病的交叉感染提供了温床。专家指出,除了打针、吃药以外,雾化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治疗方式。近年来,家庭雾化器日渐普及,有很多家长会在家里备一个雾化器,学习如何正确使用非常重要。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中,90%以上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不仅是儿童,老年人免疫力变弱,同样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人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卢成瑜主任特别提醒: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呼吸系统也相对娇嫩,气道黏膜屏障功能较弱,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 。在开学季,学校与家长更应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尤其对“咳、痰、喘”等症状应引起重视。
研究表明,在相关呼吸道疾病发病先兆期及时、规范地进行雾化治疗,可有助于降低喘息发作与全身激素使用。而对于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时第一时间进行雾化,能迅速改善症状,防止在等待就医期间进展为重度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发作。一旦“一老一小”遭遇相关呼吸道症状,居家雾化治疗或可成为众多家庭的有效应急手段。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卢成瑜主任
据了解,雾化治疗是指用雾化器把吸入药液分散成雾状,经患者吸气时随气流进入呼吸系统。通过雾化,药物可直达呼吸道和肺部,具有用药量小、全身不良反应少、起效快等优势,但规范操作也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尤其治疗药物、雾化器的选择、使用和维护的方式都会造成疗效的差异。
近期,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联合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最新制定并发表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家庭雾化吸入治疗临床实践指南》给出了权威指导:儿童在雾化前30分钟不要进食,避免雾化过程中因不适引发呕吐。雾化治疗过程中,要确保药杯始终保持竖直状态,避免任意倾斜或晃动。整个过程中,患者只需保持平静呼吸,直到雾化气体完全用尽即可。治疗结束后,应用清水将面部冲洗干净,对雾化用具进行消毒并妥善保管等。
卢成瑜主任表示,“居家雾化治疗较为方便,一方面,节省了外出就医的时间、金钱等各项成本,也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患儿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不易产生抗拒、不安等情绪。我们建议有‘一老一小’的家庭,常备家用雾化装置。但需要注意的是,居家雾化的操作需要遵循医疗专业人士指导。如遇无法缓解症状的情况,仍然要尽快就医。”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周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