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会跳舞的机器人还不能“床前尽孝”,老年人需要更好的陪同体验。

在东亚最“老”的国家——日本,人们对老年人的护理称为“介护”。“在日本,‘介护’包含关怀和护理。在日常照护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他们内在的情感需求或心理层面的需求。”绿城椿颐科技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杨叶青表示,他经常陪同政府机构考察团,前往日本考察日本养老院和产业体系。

在《中国经营报》触角“零观财经”节目中,杨叶青表示:“中国企业将机器带来的效能提升作为养老产业升级的重点。”但很多日本的养老机构更希望带给老人更好的心理感受和陪同体验,养老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不一样的。

目前,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在东亚最为严峻。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接近30%,远超国际公认的2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如今已深陷“超级老龄化社会”。

中年开始缴纳护理保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养老问题已经成为80后、90后这些年轻人必须要关注的问题之一,日本老龄化的程度相比中国要提早30年,日本银发经济的样本可以为中国企业所借鉴。

“日本有长期介理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运营了20多年。”杨叶青介绍,“这个制度就是构建一个日常护理的资金池,每个财年都会有政府的年报。最终,日本老年人在护理上的个人支出约为10%—15%。”

这一制度下,在逐渐迈向老年的过程中,中年人会焦虑吗?

杨叶青曾经在日本生活了一段时间。“我觉得普通日本人生活在一个有序的节奏中,正常的上班族拥有稳定的工作,在他们的工资里边代扣缴国民年金、介护保险等,并涵盖了社会福利体系的方方面面。因此,大多数职场人在中年这个年龄段对自己的状况感到非常满意,因为社会为他们构建了一个相对平稳的老龄过渡状态。所以,他们并没有过多的焦虑。”

独自养老仍需多方帮助

第七次中国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很多家庭连一家三口的小单元都达不到。

杨叶青表示:“我觉得,日本的单身人士,并没有刻意地存款,或者做物质上的准备,他们更关注精神上的准备,他们是乐天与悲悯并存的生活哲学,更青睐‘樱花文化’。”

杨叶青介绍:“樱花的花期很短,生命在宇宙长河中也是极短一瞬。所以,日本人欣赏樱花花期其实就是在享受生命的即刻灿烂,也是提示着要珍惜当下的生命。”

尽管单身或者孤独终老是个人的选择,但仍需要社会给予多方面的帮助。杨叶青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是要构建完善合理的福利体制,比如说借鉴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和服务体系,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让高龄者及时获得帮助,而不是真的孤独。

第二是注重社区支持,要积极地发展社区养老,让社区形成一种邻里互助的共生文化。以前中国也有大杂院或大合院的生活形态,有着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当经济开始增长,我们更要反思如何搭建新形态下的邻里文化,共建和谐养老的社区生态。

杨叶青还建议,需要大力提倡社区互助共生的概念,帮助人们与外界保持联系,不被社会孤立。他们和社会依然紧密相连,这样,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将获得健康老龄化的共生发展。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