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卫星社报道,2月17日,乌克兰武装部队发射了巡航导弹,袭击了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克鲁泡特金石油泵站。乌克兰军队发动了这场大胆的攻击,目标不仅是简简单单的一块石油设施,而是直指俄罗斯经济的命脉所在。对于这个一向依赖石油盈余来资助战争的国家而言,这无疑是釜底抽薪之举。


俄罗斯的克鲁泡特金斯卡亚中转站是一个重要的能源节点,该中转站主要泵送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该设施由里海管道集团公司运营,里海管道集团公司并不是俄罗斯的资产,其中的石油按一定比例归属于不同公司,主要属于美国和欧洲公司,尤其是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在此拥有重大利益。也就是说,乌克兰这次不但打到了俄罗斯的痛处,还有意或无意地重创了西方经济利益。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表示,由于管道系统受损,经里海石油管道运输系统的哈萨克斯坦石油运输量将下降30%。


借用乌克兰方面的话来说,俄罗斯的这些炼油厂和抽油站完全可以被视作军事目标,这些基础设施为俄罗斯的国防工业提供燃料,并且对俄罗斯经济至关重要。这番言辞虽透着几分豪言壮语,却也昭示了一个新兴民族在生存绝境中的勇气和决心。

我们不禁要问:乌克兰此举是否无异于“引火烧身”?众所周知,特朗普政府虽然爱卖弄自己的大棒政策,却长期以来以商人思维行事。泽连斯基拒绝向美国提供稀土矿产以换取继续军援的行为,则可能被视作乌克兰直面挑战、坚定立场的象征。不过,在特朗普的世界里,这无异于公然挑战权威。不仅如此,这样的决策也让美乌关系变得扑朔迷离。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说“谁持彩练当空舞”。乌克兰似乎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解决路径。远程导弹和无人机的投产计划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并且据外交部长西比哈透露,乌克兰每年能生产400万架无人机。如此庞大的军工生产力,透出一份别样的“乌克兰制造”骄傲。


在复杂的国际棋局中,泽连斯基犹如置身于一场没有彩排的政治舞台剧。他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发言显示出,对欧洲各国依赖于美国感到的不满和不安,甚至流露出希望欧洲能自成一体,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泽连斯基的这番言论无疑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战略,意图在美国失去兴趣时获得欧洲的全力支持。然而,这个想法能否付诸实践,还很难下定论。

目前,美俄在沙特利雅得展开会谈,试图找到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新途径,但乌克兰和欧洲被排除在外。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的立场更显尴尬。美俄可能已经靠拢的观点,无疑让泽连斯基如坐针毡。泽连斯基认为安全保障需要包括所有有兴趣为乌克兰提供支持的国家而非仅限于几个大国。尤其是在核电站安全问题上,乌克兰对各国的期望显得尤为迫切。


从某种意义上说,泽连斯基选择敲打美国资产也并非单纯的“意气用事”。这可能是他向美国表明乌克兰不愿再陷入对外部支援的过度依赖。这也是一种警告:即便是乌克兰,也有能力在国际关系中掀起轩然大波。时间会告诉我们,乌克兰在这场较量中能否继续前行。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泽连斯基的每一步行动,就像是对这盘棋局的精雕细刻。他需谨慎在各种纷繁复杂的博弈中寻找平衡,不容差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