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上午,户外寒风凛冽,永丰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里宽敞明亮、暖意融融,前来办事的居民坐在大厅里安静等待。

“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条线工作方式,探索‘条片结合’的新模式,将辖区划分为5个片区,每名街道级救助顾问负责1个片区并兼任1个条线的负责人。”永丰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介绍,“我们以‘专才+全岗通’的模式培养人才。以前,每名工作人员只负责一个条线,现在,片区负责人不仅要精通条线业务,还要熟悉各项救助业务。”

为了实现精准救助,永丰街道打造了一支专业化救助顾问团队,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内嵌”救助顾问工作室,为困难群众开展“一站式”服务。

“一方面,通过电话、问卷、社区居民微信群等,摸清困难群众需求。另一方面,加强与职能部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联系,为救助对象提供家政、物资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真正让救助服务供需匹配起来。”救助顾问工作室负责人说。

永丰街道的救助实践是松江区提升社会救助服务质量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区共组建区级救助顾问中心1个、街镇级救助顾问工作室10个、居村级救助顾问站点417个,共有救助顾问473名。”松江区民政局表示,这两年,松江加大对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去年开展区级培训8场,并完善了区、街镇、居村三级联动培训制度,实现了对救助顾问的全覆盖。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生活遇到困境的人没能及时向民政部门提出救助申请,为了发现这些困难群众,实现“数据找人”“政策找人”,松江区民政局和区数据局联合开发建设了“松江区救助信息预警平台”。

“这个平台自2024年10月起在永丰街道、中山街道、泖港镇开展试点,12月中旬在全区17个街镇正式启用。”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通过整合大数据资源,加强与政法、公安、人社和医保等部门的信息比对,第一时间为区、街(镇)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提供精准、详细的信息预警。同时,系统内部“嵌有”政策信息库和救助资源库,方便救助顾问开展精准帮扶。

“通过数据找到人后,‘政策找人’只靠街道工作人员远远不够。中山街道依托4大片区、153个微网格,建立了由24名救助顾问、198名救助工作志愿者组成的救助网格化工作队伍。”中山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介绍,“大家通过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工作群等及时联络,群众有什么需求,我们都能第一时间掌握。”

张阿姨一家的困境就是救助顾问通过预警平台识别出来的。“识别出来以后,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到居民家入户摸底,发现年近七旬的张阿姨与患脑部手术后遗症的儿子相依为命,她微薄的退休金无力支撑儿子因病支出的高昂费用,生活举步维艰。”相关工作人员说。

对此,街道及时采取“三步走”对策——第一步,为张阿姨的儿子申请低保,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第二步,在张阿姨因病住院时联系爱心商家,为他们一家提供生活必需品支持;第三步,鉴于张阿姨儿子的身体情况,街道工作人员联系残联进行评定。评定后,该家庭被认定为“老养残家庭”,符合上海重残无业机构养护申请条件,可以选择包括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等不同服务。此外,街道还发动辖区爱心志愿者结对帮困,定期入户探访。

“政府对我和儿子的救助、好心人给予的关心,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张阿姨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的身体有所好转,儿子的病情得到控制,生活也逐渐好起来了。

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方面,松江区各街镇做了诸多探索。

“中山街道有低保、低收入家庭儿童79人,享受康复训练补贴的‘阳光宝宝’63人。”有关负责人介绍,街道持续聚焦困难家庭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等,整合辖区慈善资源,连续3年开展“爱暖童心”慈善公益项目。

项目组邀请中山医院心内科专家及其团队为困境儿童设计干预课程、提供社会支持服务。3年来,累计开展公益活动80多场,服务600余人次。一些孩子通过在戏剧疗愈课中参与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训练,提高了自信心、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以“爱暖童心”项目为平台,中山街道积极推动辖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发挥社会组织、慈善力量、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的作用,完善“物质+服务”多元救助模式,让困难群众获得感更强、安全感更高。

永丰街道在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创建“一店一公益”项目。“目前已有江南曲圣纪念馆、繁花公益超市等11家店铺参与,每家自发推出一个公益项目,合力为困难家庭儿童提供戏曲文化体验、手工创作等‘第二课堂’。”

2024年暑期,首批10名困难家庭儿童体验了由江南曲圣纪念馆开设的公益课堂,在雕栏回廊间感受“江南曲圣”俞粟庐的人文精神与艺术情怀。

“孩子们初次接触昆曲,看到昆曲老师穿上绝美的戏服,粉墨登场,都感到很新奇。”江南曲圣纪念馆主理人说,“我们愿意为孩子们做些事情。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抚慰他们的心灵,为人生开启另一种可能。”

“我们是一家关注女性和青少年抑郁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的公益组织,我们这里有残障人士、社区矫正人员、大学生见习人员和志愿者等,大家共插一束花、共画一幅画、共唱一首歌,通过公益活动帮助困难家庭。”松江区繁花社会服务中心理事长介绍。

2024年,松江区通过慈善助医、助困、助老、助学、助残共帮扶万余人次,涉及慈善基金865.46万元,切实发挥了慈善对政府救助的补充作用,其中包括为困难家庭提供多元化综合帮扶的“桥计划社会工作综合服务”项目、为困境青少年改造学习生活空间的茸城“梦想改造+”项目等。

松江区民政局介绍,为了更广泛地凝聚社会爱心,助推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松江区创新推出“1+3+5”工作机制,即集成“1”个救助帮扶平台,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牵头作用,通过“一口上下”机制和议事会商制度,全面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建立完善“3个信息库”,打造救助数据库、帮扶需求库、项目资源库,汇集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信息资源,做到救前查询、对象推送、救后反馈、信息共享,合理配置救助帮扶资源,提升救助帮扶成效;打造“5”类特色项目,引入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以需求为导向,逐步从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救助转变,有针对性地提供慈善助学、慈善助医、慈善助老、慈善助残、慈善助困等方面专业服务。

小小一间民生屋,如何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静安这样守护民生温度

多维度救助:一个好项目,托起困难家庭新希望!

如何让救助更加精准、更有温度?他们有自己的答案

为特困人员提供多元化救助服务,来看徐汇怎么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