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2月19日,政协第十届珠海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正式召开。珠海市政协委员、民进珠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蒋鹤芃指出,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但仍面临产品结构、人才供给和设施分布等方面的不平衡问题。他建议,可以通过持续升级“斗门乡村旅游节”,增设非遗文创市集和乡村旅游峰会等形式,打造多个全国知名的文旅符号。
目前,珠海拥有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示范镇和10个示范村,去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其中,斗门莲洲镇的民宿集群和金湾红旗镇的生态田园等特色项目,成为市民短途游的热门选择。通过非遗文化的活化,如推广疍家婚嫁和三灶鹤舞,完善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珠海初步构建了“文化+生态”的乡村旅游框架。
蒋鹤芃分析指出,与省内一些表现突出的城市相比,珠海在吸引人才和产品创新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首先是产品结构不平衡,60%的项目集中在采摘和观光等初级业态,高附加值的文化体验和研学产品相对不足;其次是人才供给不平衡,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20%,懂得策划和运营的专业人才稀缺;最后是设施分布不平衡,斗门和金湾的示范区配套较为完善,但偏远乡村的交通和住宿条件仍需改善。此外,新媒体营销的覆盖率不足40%,许多优质资源仍未被广泛认识。
蒋鹤芃建议珠海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打造湾区特色符号。例如,开发“一日疍民”沉浸式体验,建设咸水歌非遗工坊,并联动港澳设计“大湾区文化遗产旅游路径”;推动“乡村旅游+农业”的融合,让游客亲自烹饪白蕉海鲈、黄鳍鲷等地理标志产品。其次,实施人才“造血计划”,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定额度的贴息贷款,与高校合作开设“乡村旅游管理”微专业,培养本土导游和民宿管家。最后,攻克“最后一公里”,改造偏远乡村的公路,推出“珠海乡村游”智能小程序,并在重点区域部署多语言导览机器人。
如何提升珠海乡村旅游的品牌影响力?蒋鹤芃提出,一方面要“借势”大湾区,联合澳门举办“珠澳乡村文化周”,邀请港澳青年参与非遗研学;另一方面要“借力”新媒体,与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合作开展主题直播,制作《舌尖上的珠海乡村》短视频。持续升级“斗门乡村旅游节”,增设非遗文创市集和乡村旅游峰会,力争打造多个全国知名的文旅符号。
“珠海凭借大湾区与西江流域的双重区位优势,未来可以与港澳及西江沿线城市合作,共同开发水上旅游线路和生态保护项目,将‘西江文旅走廊’打造成世界级名片,从而推动现代化农业和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助力珠海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蒋鹤芃充满期待地表示,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3至5年的奋斗,珠海乡村将成为大湾区居民“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优质旅游目的地。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5珠海两会
南都珠海两会报道组
采写:南都记者 陈栋 朱鹏景 实习生 李宁 田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