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举行了第一次大授衔,出现了不少让衔的美谈,如徐立清、许光达、徐海东等人都主动提出降低军衔,也有少数将领的军衔被低估了,其中落差最大的要数杨宗胜将军。
提起杨宗胜将军许多人可能不熟悉,实际上论资历和战功,他都足够授中将衔,1952年,在大授衔之前的评级中,杨宗胜被评为副兵团级,这个级别算是比较高的了,足见杨宗胜在军中地位并不低。
杨宗胜是湖南汨罗人,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家庭,年少时仅上了半年的私塾,之后就四处给人干活卖苦力谋生,也练就出了一副好身板,1930年,杨宗胜遇到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时彭老总率领红军进攻长沙,穷苦出身的杨宗胜对红军很同情,他胆子也大,由于他长期在长沙城内干苦力,对街道情况比较熟悉,于是他主动给红军当向导,之后他当时了赤卫队队长。
1930年8月,杨宗胜因表现突出被批准入党了,此后他在红军中先后担任独立团的班长、连长和营长等职,后来还担任了红16军52团供给主任,后来他跟随主力长征,到贵州时因生病掉队了。
那是在1935年的时候,当时部队到了贵州,不少战士因水土不服生病,杨宗胜也是其中之一,有的战士掉队之后就回了老家,杨宗胜并没有回老家,他在病愈之后迅速追赶队伍,期间还要躲避敌人。
为了能尽快赶上队伍,杨宗胜白天和晚上都在赶路,没有吃的他就吃树皮、草根,凭着顽强的毅力他独自走到了延安,回归了原来的部队,到延安不久之后红军就改编为八路军,杨宗胜被调往八路军359旅任职。
抗战时期杨宗胜跟随王震旅长在后方搞建设工作,后来部队南下,他担任过第6支队司令兼湘北东军分区司令员,后来队伍与中原部队合编,在解放战争中杨宗胜参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围。
在突围的过程中,杨宗胜的儿子杨应九不幸牺牲了,他来不及悲伤就亲手掩埋了儿子,随即便带着队伍继续突围,最终胜利回到延安,之后他被调往西北军区搞后勤工作,担任军需部部长。
正是由于他长期搞后勤工作,以至于名气不大,不过在军中他的名气并不低。在经过指出,杨宗胜被调任西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长,后来担任过志愿军运输部部长等职,在1952年的评级中,他被评为副兵团级干部。
按说他应该被授予中将衔,然而在审核材料时,有人说他曾经包庇过一个地主,实际上是那个地主曾经帮助杨宗胜的队伍,不过最终批下来的时候,杨宗胜仅被授予大校军衔。
据说当时他没有参加授衔仪式,大校勋章和礼服是工作人员送到家中的,而杨宗胜余生却始终没有穿过大校服。杨宗胜后来跟随老上级王震将军去了新疆工作,为边疆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新疆工作期间,杨宗胜一直都是勤勤恳恳,1970年,杨宗胜出任建设兵团副司令员,他把自己的余生都奉献在了新疆这片土地上。1981年1月,杨宗胜在西安病逝,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