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知名媒体人 赵刚




2025年考研笔试成绩将于2月24日公布。今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与2024年的438万相比减少50万,连续第二年大幅下降,“考研热”在降温。国内研究生考试背后的焦虑是什么?没能考研成功的中国学生该怎么办?我采访了国际教育专家、新加坡管理学院全球教育(SIM GE)的高宇鹏老师。

01考研降温掩盖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高老师,按说中国考研的录取率远低于高考,只有25%左右,而且很多中国院校内部保研比例很高,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中国学生报考?”

新加坡管理学院全球教育的高宇鹏老师点点头,开始分析国内考研市场背后的中国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诉求。

“中国学生追求高学历,与社会认同、家庭期待有着密切关联。”

在中国高考高校(本科、高职高专)升学率达到90%、本科录取率接近50%的大背景下,高学历的示范效应深刻改变了中国学生和家长的教育观念,追求研究生学历成为学界新标配。

“当然,追求高学历的出发点不一定相同。有的学生考研体现出对专业的强烈兴趣,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有些工作岗位对学历要求较高,比如,教育类、科研行业,而不少世界500强的国内外大企业招聘时优先考虑硕士毕业生。”

针对升学与就业的关系,我问道:“国内考研学生中到底有多少是为了延迟就业呢?”

高老师摇摇头,“这方面倒没有官方数据,但2024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为55.5%,就业压力大。而中国学生躲避毕业即失业的基本方式就是学历背景提升,以此延迟就业。”

高宇鹏又补充了一个关键点:“考研降温只是表象,它掩盖的现实是,国内考研也有些卷不动了,不能满足延迟就业的内在要求。”

02“海外考研”能解决国内的矛盾吗?



“作为国际教育专家,面对考研、就业的焦虑,您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吗?”

高宇鹏老师认为,“很多中国学生和家长在考研和填报志愿时,往往没有站在全球角度分析不同教育模式的比较优势。”

高老师的“考研经济学”强调,在研究生升学过程中,无论追求专业兴趣、应聘优势,还是延迟就业,都需要认清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即300—400万国内研究生考生面对着147所双一流大学的有限选择,被录取的不到100万人。

“全球化的视野才能解决中国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也就是说把留学作为国内考研的国际化延伸。”

“考研的中国学生也可以同时申请海外留学,您观察到的留学市场在考研前后有什么变化吗?”

高老师指出,近年来,考研后留学市场成为中国海外留学市场的重要细分,考研后海外大学申请量在增加。

此时,我提及国际教育的核心诉求,“海外考研能解决国内考研的矛盾吗?”

高老师回答道,“海外考研针对国内考生两方面的需求难题:一方面是名校高学历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是就业机会。”

在名校背景方面,5所中国大陆名校进入2025年度QS世界大学全球前100名,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

也就是说,除了国内147所双一流大学外,还有95所境外名校可供选择,如果把全球前200名校计算在内,可选范围更大。

“境外世界名校的录取方式可以概括为宽进严出,相比国内考研来说,难度不是很高。”

在实习、工作机会方面,不少留学目的地设置了国际毕业生工作签证,也就是说,获得海外学位后,可以留在当地工作几年,这相当于把工作岗位范围扩展到海外。

03中国海外留学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目前中国海外留学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留美、留英市场低迷、大幅下降,新加坡留学市场却异常活跃,热度不断攀升,您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高老师重点分析了中国留学家庭的心态。

首先,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使留学安全再次成为重中之重。中国家长担心国际形势紧张会影响留学目的地对国际学生的态度,不愿孩子选择航程较远的北美、欧洲。

其次,经济形势决定需求方向。在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高收入群体消费降级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留学家庭更倾向于量入为出,开始出现“去中心化”,即热门且昂贵的留学目的地开始降温。

相比而言,新加坡在中国海外留学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

在留学安全方面,新加坡距离中国较近,没有时差,文化包容性强,中国学生在新加坡不会感到陌生,更容易融入新加坡当地的生活之中。

在教育质量方面,新加坡是英联邦国家,教育制度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一脉相承,除了新加坡当地的世界名校外,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世界名校在新加坡开设校区或合作课程,在新加坡获得的世界名校学位不仅得到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而且学费往往仅相当于主校区的一半。

在工作机会方面,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许多跨国企业都在这里设立亚太总部或分支机构,就业、移民政策对国际学生很友好。

04考研后留学还来得及吗?



“一般来说,国内考研经过笔试、面试,到3月会有最终结果公布。此时再选择新加坡留学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比如英国名校伯明翰大学与新加坡管理学院(SIM)合作的硕士项目,包括国际商务硕士(MSc International Business)和金融管理硕士(MSc Financial Management),申请截止时间是2025年4月7日。”

高老师还重点介绍了合作项目的优势,“在新加坡学习2025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第80的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硕士学位课程,一年学制即可获得与英国留学同样的学位证书,而且还能获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海外学位认证,学费与生活费支出仅相当于在伯明翰大学本部学习的三分之一。针对这个项目,合作双方已经运营了15年的时间,得到了全球市场的检验和认可。”

高宇鹏还特别提到学位与新加坡就业的关系,“取得这个合作项目的学位证书,对中国学生留在新加坡实习、工作将是重要的资格保障,为毕业生进入国际知名企业做铺垫。”

从中国学生考研后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又问了一个重要问题:“除了硕士课程的申请时间外,最关键的问题是英语水平是否来得及提高?是否来得及考雅思?”

“这个问题提得好!考研后,中国学生在申请刚才提到的伯明翰大学—新加坡管理学院商科硕士项目过程中,录取委员会(Admission Committee)将根据申请者的院校背景、本科成绩、综合学术水平,决定是否推荐学生参加在新加坡管理学院举办的英语预备课程(Pre-Sessional English Course,简称PSEC)。从2025年5月初到8月底,在硕士学位课程开始前的4个月时间内,强化学生的英语水平,通过内部测试的,将达到硕士课程所需要的雅思6.5分的水平。”

对于希望了解新加坡管理学院相关硕士项目的同学,请关注新加坡管理学院小红书官方账号,参与2月28日和3月7日的线上直播活动,还可以参加3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线下开放日活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