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斯新闻台1996年开播,不到10年就以强大的收视率击败CNN等老牌新闻频道,坐上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界的头把交椅。

从克林顿-莱温斯基丑闻到布什-戈尔大选的重新计票,从伊拉克战争到茶党对奥巴马总统任期的攻击……福克斯新闻台的创始人兼CEO罗杰•艾尔斯发展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来影响国家议程。更重要的是,他成了保守的美国不可或缺的人物,也是任何有总统抱负的共和党政治家都必须讨好的人。

由于艾尔斯拒绝受访甚至派律师阻挠,记者加布里埃尔•谢尔曼采访了其身边亲友、敌人、同事及媒体界、政界、娱乐界人物等614人,以总计数千小时的采访所得揭示了艾尔斯是如何为福克斯的新闻报道制定战略以推进其政治议程的,如何发现和塑造人才,如何与媒体、商业竞争对手以及福克斯内外无数敌人交手,乃至如何成为美国政治格局的首席战略家的。

罗杰•艾尔斯来自俄亥俄州某工厂小镇,他自幼体弱多病,但头脑灵活,善于观察和钻营。他从学校广播站起步,凭借纯粹的意志力和对美国中部优先事项的深刻理解被默多克看中,受其邀请创办了福克斯新闻台,建立了这个时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电视新闻帝国。艾尔斯大胆贪婪,手段狠绝,权欲熏天,长期通过操纵新闻来插手华盛顿政治,但最终因性侵福克斯新闻女主播而在Metoo运动中倒台,并死于狱中。

《福克斯新闻大亨》不仅讲述了艾尔斯的人生,也展示了福克斯新闻的成长史。因为福克斯,也因为罗杰•艾尔斯,美国政坛和媒体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

罗杰•艾尔斯的一生,不啻为另一个版本的《公民凯恩》。


《福克斯新闻大亨》,[美]加布里埃尔·谢尔曼 著,徐晓丽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

>>内文选读:

福克斯新闻是他政治观点的延续

年轻时,艾尔斯浓眉大眼,笑容狡黠而自信,如今他看起来更像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他放弃了对自己腰围的控制,这已经超出他的控制范围了。1988年的总统竞选期间,艾尔斯的同事们亲眼看到他大口大口地吃哈根达斯冰淇淋,他的体重像吹气球一样疯涨。

总的来说,他的胃口和他直来直去的性子一样——你饿了你就吃——但这也可以视为对他的野心勃勃的一种隐喻。艾尔斯是一个好胜的人。他如此努力工作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认为自己是在抵抗非主流文化的史诗般战役中捍卫美国梦的一位将领。他说过:“革命者们想从手头有东西的人那里夺走些什么,而不是想去创造什么。他们拉帮结派寻求支持。”作为一名政治顾问,他所有的战术天赋都源自要将这些人打垮的那股动力,福克斯新闻本身也是他政治观点的一种延续。

对艾尔斯而言,奥巴马在全球政坛的飞速崛起是非主流文化和自由派媒体的又一次胜利。在奥巴马宣布参加总统竞选的时候,艾尔斯曾对福克斯新闻的高管们说:“我们需要提醒人们,这个人从来没有一份正经工作。他就是个社区组织者。”在奥巴马获得历史性的选举胜利几天后,艾尔斯在一天上午的编辑会议上说:“鉴于白宫里已经有个黑人了,也就没什么理由再进行民权运动了。”奥巴马的获胜改变了福克斯新闻的使命。“他刚开始创办这个新闻频道时,就是为了对抗CNN。但如今,这已经无关行业竞争,而是对政府的挑战,”一位福克斯前资深制片人说,“他真的认为奥巴马让这个国家永远倒退了。他认为自己是唯一能普度众生的人。他自己就这么说过。”

艾尔斯的战斗在他从办公室退下来后也没有停止。艾尔斯在纽约市以北约40英里的普特南县有一套周末住宅,他买下了当地的报纸,用来推进他关切的事项。他告诉邻居,奥巴马把经济刺激手段当作“政治工具”,以此收买人心,谋求在2012年获得总统连任。奥巴马提出了绿色能源战略,但事实上,气候变化是由“外国”发起的旨在控制美国资源的一个“全球阴谋”。

艾尔斯甚至告诉他的智囊团,假如奥巴马获得连任的话,他就会像政治犯那样受到指控并被判入狱。在哈莱姆的比尔•克林顿基金会举行的一场45分钟的会议上,艾尔斯告诉这位前总统他可能会移民爱尔兰,而且他已经着手去办爱尔兰护照了。

尽管如此,在白宫大厅里,艾尔斯始终不露声色。他走向奥巴马,与其握手、合影留念,他眼前的这位政治人物跟2008年夏天他们第一次见面时早已大不相同。彼时,奥巴马还是一位总统候选人,自信能够通过其个人阐述的力量,冲破过去政治带给人们的不满。他告诉助手们,他能以理服人,收获福克斯电视台的受众乃至艾尔斯本人的支持。如今,他的第一个任期差不多已经过去三年了,屡屡碰壁后,奥巴马终于意识到他关于和谐共处的愿景不过是一场白日梦。

在沿着隔离绳等候的队伍尽头,奥巴马跟艾尔斯和他的儿子打起了招呼。

“我见到了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奥巴马说。

艾尔斯微微一笑。“总统先生,别相信你读的那些东西。那都是我亲自炮制的谣言。”

“我要选出下一届总统”

“我要选出下一届总统。”他在2010年的一次会议上跟福克斯的高层这样说。在美国,如果说有谁可以这样夸下海口的话,那就是艾尔斯。

在福克斯新闻,他把自己定位为最接近这个国家的一党老大的人物。2011年春,福克斯围着5位潜在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忙碌着,那些认真考虑参加总统竞选的共和党人至少要得到艾尔斯的认可。一位共和党要人说:“每一位候选人都在罗杰这里咨询过。”

“他在每个人身上都看到了缺点。”他的一位亲信这样说。前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是个白痴;前参议员里克•桑托勒姆是个无名之辈;前州长迈克•哈克比连5美分的政治赞助都筹不到;前阿拉斯加州州长莎拉•佩林是个蠢货。跟福克斯没什么关系的前州长乔恩•亨斯曼和米特•罗姆尼在这群人当中看着还有点样子,但也没能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在福克斯新闻的一次会议上,艾尔斯在说起亨斯曼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时,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跟我们不是一伙的。”在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共和党初选中亨斯曼位列第三,随后他退出了竞选。在他的整个参选过程中,他在福克斯上露脸的时间仅有4小时32分钟。相比之下,跟他参选时间差不多长的披萨大亨赫尔曼•凯恩则有11小时6分钟。

要拿下白宫那个位子,艾尔斯必须把自己一手打造的班底用在有跨党派吸引力的候选人身上,为此,艾尔斯曾两次动员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克里斯蒂参选,还派人专程前往阿富汗的喀布尔,力邀大卫•彼得雷乌斯将军加入党内初选。但两位均决定置身事外。

艾尔斯只能面对现实。从一开始,他就对在党内初选保持领先并最终获得提名资格的米特•罗姆尼不冷不热。艾尔斯曾经在跟罗姆尼共进晚餐时对他说:“你上电视时要轻松点。”在另一次谈话中,他告诉罗姆尼:“你得表现得更真实一些。眼睛看着镜头。别搞得跟个大学预科生似的。”但在背后,他的话要尖刻多了。艾尔斯在他的福克斯办公室里跟《标准周刊》编辑比尔•克里斯托的一次谈话中,对罗姆尼的强硬表示了质疑。“罗姆尼得撕下奥巴马的脸皮,”艾尔斯说,“可他真的很难做得到。”

如果罗姆尼没法撕下奥巴马的脸皮,那么福克斯会亲自上场。“罗杰是在搞一场政治运动。”艾尔斯身边的一个人说。“他认为,‘我们需要做大量工作把这个人选上去’。并不是把罗姆尼抬上去,而是‘让我们一起去搞定奥巴马吧’。”

2012年5月30日早上,即罗姆尼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资格后的第二天,福克斯在其《福克斯和朋友们》节目里非正式地推出了罗姆尼参加总统大选的宣传片。这是一段4分钟的片子。在奥巴马于格兰特公园发表大选获胜感言的几秒激动人心的画面后,响起了一段仿佛来自恐怖电影的诡异不祥的管弦乐,淹没了奥巴马支持者的欢呼声。整个视频充斥着新闻主播播报恐怖的新闻标题的声音。响彻着刺耳的警笛声。一个以动画形式表现的钱袋暗喻日益高企的国债。屏幕上显示的失业人数不断飙升,给人一种看世界末日倒计时时钟的感觉。一个卡通形象的牲口,站在一个不断上升的圆形平台上,象征着食品成本的不断上涨。最后,配上了一段奥巴马的讲话:“那就是希望的力量。那就是我们寻求的变革。那就是我们能够代表的变化。”

这段视频是艾尔斯想出来的,正式播出前还让艾尔斯过目了。不出意料,这个片子引发了媒体热议。一个新闻频道制作并播出了只能被定义为政治攻击的一条广告。艾尔斯当然把这件事推得一干二净。福克斯将这段视频从其网站上撤下,随后发布了一则声明,将责任推到了一位低级别的员工身上。

奥巴马的阵营并没有被说服。奥巴马的高级顾问大卫•阿克塞尔罗德当天就给艾尔斯发了邮件。“我看你又重操旧业了。”他写道,暗指艾尔斯在1980年代制作的那些臭名昭著的政治攻击广告。

随着竞选活动铺开,福克斯成为罗姆尼媒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佛罗里达州的一次私人筹款活动上,罗姆尼告诉客人们:“看福克斯的是真正的信徒。”罗姆尼多数时候都会避开三大电视网以及CNN,而对艾尔斯的频道青睐有加。在他宣布参加总统竞选后的一年里,罗姆尼接受了《福克斯和朋友们》的21次单独采访。

原标题:新闻大佬插手美国选举,没有他,就没有特朗普和今天的美国

栏目主编:朱自奋 文字编辑:蒋楚婷

来源:作者:[美]加布里埃尔·谢尔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