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塞缪尔·约翰逊曾说过:
“习惯之链的力量很弱,因而往往感觉不到,但一旦感觉到了,它已是牢不可摧的了。”
退休后,只有修炼好习惯,不断完善自己,才能追逐想要的生活,并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惊喜与美好。
如果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只会日渐迷失在自己营造的舒适圈里,变得疲沓和麻木。
退休老人要知道,以下几种习惯,比抽烟、喝酒、打麻将更容易毁掉一个人,千万要改正。
01
- 社交封闭:长期待在家里,不与人交流
作家李尚龙曾经说过:
“废掉一个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在家无所事事地待上一年。”
有些人在步入晚年后,总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不愿意走出家门,甚至封闭自己的内心,不再与人交流,家成了困住自己的无形牢笼。
其实出去走走,和三五知己品茶谈心,聊聊未来、忆忆往昔,才能为生命不断积攒能量。
前几天,刷到一个央视发布的乐队演奏视频,被震撼到了。
视频的演奏者,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爷爷奶奶,其中,队长董云蓉已经79岁了,视频中的她面色红润,精气神十足。
董云蓉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自己也曾经历过一段荒废的日子。
2005年,丈夫突然因病离世,她深受打击,此后两年她把自己关在家里,基本不出门。每天在家除了给孙女准备饭菜外,她几乎无所事事,精神状态每况愈下。
一天,董云蓉的儿子得知老年大学音乐班招生信息后,鼓励母亲报名参加,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董云蓉决定前去上课。
一段时间后,她在音乐班里认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每次上完课他们都会相约到西湖边练习新曲目。
除了音乐,他们还经常一起去附近的自助餐厅吃饭,有人胃口不好吃不多,有人牙口不行嫌饭硬,但只要能聚在一起边吃边聊,就格外开心。
走出家门后,董云蓉也渐渐从丈夫离去的阴霾中走了出来,身心状态都好了不少。
董云蓉和同伴在西湖边、公园里练习弹奏、唱歌时,周围经常有遛弯的老人围观,也有人想要加入她们,董云蓉总是表示非常欢迎。
她说:“如果一个人每天孤独,那就要生病了。”
她认为,老年人一定要从寂寞中走出来,和朋友在一起唱唱歌,跳跳广场舞,才能让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
生命需要滋养,能量需要流动,人倘若长期处于逼仄的环境,身心也会受到禁锢。
如果你发觉自己最近精神不振,缺乏动力,不妨尝试出门走走,或许能为你带来焕然一新的好心情。
1,主动融入同频率的圈子。人老了,但心不能老,请靠近积极、同频的圈子,在朋友的陪伴中获得力量和快乐,日子会越过越舒心。
2,接触大自然,养成户外活动的习惯。在公园散散步、观赏花鸟,沐浴在阳光下呼吸新鲜空气,自然心旷神怡,万事皆可想开。
3,给自己精心拟定一份出走计划。尝试参加一个旅行团,或是约上好友外出野餐,让身体与心灵,一同奔赴在充满未知的旅途上,自会收获惊喜与快乐。
02
- 忽视健康:作息不规律,不断透支身体
林清玄有段时间曾被琐事缠身,内心焦躁不安,难以入眠。
于是,他向一位禅师寻求开解,禅师只说了一句:“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悟透后的林清玄睡得格外香甜,他的心境也变得愈发平和。
诚然,一个人只有保持良好的作息,才能让身心得到充分放松,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出发。
童话作家郑渊洁,曾在央视节目中谈到自己的作息习惯:
他每天晚上不到9点就睡觉,早晨4点多钟起床,然后充分利用早晨4点半到6点半这两个小时来写作。
正是因为有了足够的休息时长,再加上固定的写作时段,才让他可以保持精力充沛,高效地完成创作。
郑渊洁老师做到了连续早起写作长达35年,一天也没有中断。
尽管后来杂志因种种原因停刊,但他早睡早起的习惯从未改变,采访中可以看出他的精气神很足,身体也十分硬朗。
郑渊洁坦言,每天凌晨的写作时光,是他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而其余时间他会用来陪伴妻子和孩子。
在他眼中,这般张弛有度、有条不紊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圆满。
事实证明,有能力的人往往高度自律,他们会让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应对各种事务。
退休后,身体状况正是走下坡路的时候,若一个人长期作息毫无规律,生活没有条理,久而久之,便会陷入颓废状态。
要知道,每一次忽视健康,都是对身体的挑衅,每一次放纵自己,都是对生命的敷衍。
从以下三件小事做起,在一点一滴中改变,你的生活会因规律作息而渐入佳境。
1,饮食节律。中医认为,过饱则伤脾,过饥则伤胃,每顿饭尽量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不挑食、多吃蔬菜,会吃会喝才健康。
2,起居有常。坚持规律的起居生活,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定期锻炼,保持合理且稳定的节奏,自然精力旺盛,身心无恙。
3,列出作息时间表。把想做的事情、该做的事情列出来,安排好日、月、季度的计划,以积极的状态迎接每一天。
03
- 态度消极:习惯性抱怨生活,影响家庭和睦
狄更斯说:
“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一个家庭里,如果老人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便会为家庭注入正能量,为全家人带来欢声笑语。
反之,心态消极的老人总是对现状牢骚满腹,为未来忧心不已。这种负能量也会像阴霾一般,使得整个家庭都笼罩在一片压抑的氛围中。
邻居老张家里姐弟三个,老张是最小的,前两年老张母亲搬来和他同住,帮忙给上中学的孙子做饭,偶尔也会去老张大哥家小住一段时间。
老张姐弟几个都很孝顺,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好,但他的母亲无论住在哪个子女家中,不管儿女对她多么尽心照顾,都会整日抱怨个不停:
嫌弃儿媳嗓门大不孝顺,数落孙子调皮学习成绩差,就连老张大姐因为忙没接到她的电话,她都会一直记挂在心上,生几天闷气。
出了门,她还会添油加醋地对外人诉苦说自己命不好,孩子没一个贴心孝顺的,让老张姐弟几个苦不堪言,家庭关系也变得紧张。
人们常说,人活着就得有精气神,归根结底,其实就是要有好心态,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仅是人生一大幸事,更是安享晚年的福气。
退休后,很多老人容易陷入情绪化的深渊,动不动就胡思乱想,但想的越多,只会让自己越活越累,害了自己,也拖累家人。
人生路漫漫,心宽万事休。
如果你想让生活越过越好,人生越来越顺,那么就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调整好心态,从容淡定地面对生活。
1,保持钝感力。钝感力强大的人,从不胡思乱想,迟钝一点,糊涂一点,事事入心,活着受罪,没心没肺,才能活着不累。
2,不攀比、不比较。一个真正的智者,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把一切看淡,人生的烦恼就少了一大半。
3,记录生活,储蓄快乐。尝试写日记,用文字记录心情,给心灵一个释放的出口。每一天都值得珍藏,每次记录,都将成为治愈自己的力量。
04
李银河曾说过:
“高质量的生活是挑选出来的,挑选值得去做的事,挑选值得去交的人,挑选值得享用的东西,挑选度过自己时间的方式。”
沉浸在无所事事中自我消磨,只会越陷越深,当你幡然悔悟,半生光阴已一去不返,徒留遗憾和哀叹。
而保持好的心态,富养自己的灵魂,善待自己的身体,才能转换自己的能量场,发现未来更多美好的可能。
变老的路上,愿你我都能选择对的生活方式,活出有滋有味的百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