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比亚迪新闻打假办宣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对8位举报“黑公关”信息的线索提供者给予1-10万元的奖励,并对一名提供重大证据的举报者直接奖励100万元。这一举措不仅表明比亚迪对黑公关现象零容忍,也让外界感受到这家新能源汽车巨头捍卫声誉的决心。
比亚迪对媒体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欢迎基于事实的监督和批评,但对“黑公关”和“黑媒体”绝不姑息。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有些媒体不了解情况,出现误解性的报道,我们都能接受。但如果是恶意造谣、扭曲事实,甚至频繁攻击,这就是我们不能容忍的。”
李云飞还举了个形象的例子:“如果有媒体或自媒体一天到晚盯着我们不放,一周七天里五天都在黑比亚迪,这就不是正常的批评,而是恶意攻击了。”
这番话的背后,是比亚迪近年来频繁遭遇恶意抹黑的现实。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比亚迪的崛起触动了一些行业竞争者的利益,而这些攻击显然不是无缘无故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黑公关”和“黑媒体”现象也愈演愈烈。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虚假信息和恶意攻击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阻碍。
根据中国新闻网的报道,最近已有组织将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研和制造企业作为重点目标。 这些攻击往往以恶意捏造、不实报道为手段,试图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甚至影响消费者的信任。
这样的乱象不仅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更严重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些别有用心的攻击行为,不仅是对单个企业的打击,更可能影响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大局。
比亚迪此次对“黑公关”信息的重大举报者提供高达100万元的奖励,并不是孤立事件。事实上,早在2021年,比亚迪就已经启动了针对“黑公关”的悬赏举报机制,当时的奖励金额为5-100万元。
随着对“黑公关”打击力度的升级,比亚迪在之后进一步将奖励金额提升至5-500万元,并承诺长期有效。据悉,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比亚迪累计起诉了20多个“黑号”,并对30多个重点“黑号”进行证据保全和密切关注。
为什么“黑公关”如此猖獗?“黑公关”的存在其实并不新鲜,但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它的危害尤其显著。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技术复杂、竞争激烈,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往往容易受到舆论的影响。而“黑公关”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制造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进而打击竞争对手。
此外,“黑公关”还可能以有组织的形式存在,背后甚至有利益集团的支持。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自然成为这些攻击的首要目标。
从2021年推出悬赏举报机制,到2024年重奖举报人,再到起诉“龙猪-集车”等侵权者,比亚迪的行动可以说是一场“持久战”。通过这些努力,比亚迪不仅清除了对自身的不实攻击,也对整个行业的“黑公关”现象形成了震慑。
比亚迪对“黑公关”悬赏百万的举措,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反击,更是一场捍卫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清朗战役”。通过坚决的行动,比亚迪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诚信竞争才是行业发展的正道,恶意攻击和抹黑终将被清除。
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比亚迪的这一系列行动或许会成为行业的标杆。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个清朗的舆论环境,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加放心地选择和信任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