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落幕已有两周,热闹悄然退散,我们切换回“打工人”模式。
过个年,犹如经历了一个大节点,新的一年新开篇。
蛇年开局,有人迅速起跑,争分夺秒,拿出冲刺的气势;有人却“身体已坐在了工位,灵魂却还在放假”……
“戒断反应”你中招了吗?
提不起精神、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
这些症状是否让你感到熟悉?
开工两周,“春节戒断反应”依然是许多打工人聊天的话题中心。点开社交平台,如果你说自己有上述情况,你很可能发现,自己“被确诊”为“假期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实际上是一个医学概念,又称“戒断综合征”,指因停用或减少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综合征,由此引起精神症状、躯体症状或社会功能受损。网友所述的“假期戒断反应”是一种夸张、戏谑的说法,旨在反映节后复工人群因假期结束而引发的情绪、身体、行为等的较大反应。
珍贵的假期为忙碌的工作和生活暂时拉下了一个帷幕,烦扰的文件、方案、对接、会议等都被挡在帷幕外,帷幕里是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松弛、是想去哪就去哪的自由、是刷剧聊天逛街的丰富……种种美好的体验让人沉浸其间,只希望假期更长、更慢一些。
然而,假期通常是有限的、易逝的,帷幕打开,我们不得不回到节前忙碌的甚至身不由己的生活中去。
如果没有做好“假期-节后”生活状态的过渡,大脑很可能产生“从美梦中惊醒”的错愕感,兴奋退去,随之而来的则是情绪上的失落、空虚,行动上的低动力和低效率,睡眠上的入睡难起床难,甚至出现主观身体状况轻微不适,如轻微头疼头晕、胃不舒服、身体发麻乏力等。
开工已经两周,大多数人都能从“假期戒断反应”中恢复过来,重新回到节前常规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但如果你仍然感到不适应,不妨试试以下方法,找回最佳状态:
做好心理预期:理解自身的情绪、身体、心理状况在假期和复工期可能出现的波动及原因,对复工期可能出现的不适应有所预判,不过分紧张和过度解读。接纳假期的结束,逐步回归常规的工作和生活中来。
调整作息和饮食:如果开工两周后仍然感到作息紊乱,可以尝试制定规律的作息计划,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油腻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清淡、营养均衡的食物,帮助身体恢复活力。
放松练习,行为激活:针对身体上可能出现的轻微不适,尝试正念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八段锦等身心练习,放松肌肉群,缓解焦虑紧张情绪。同时,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或逛公园等简易舒缓的兴趣爱好,通过行为活动调节身心状况。
倾诉交流,保持好心情:开工两周,压力可能逐渐累积,心中或多或少有各种情绪和思绪。不妨联系三五好友或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在午休或下班后倾诉交流,分享美好的时光,也送走坏情绪,用美好的心情迎接新一阶段的工作和生活。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经过调整,你仍然觉得难以适应工作,情绪低落、身体不适明显,可以到临床心理科门诊咨询、评估,获得进一步的专业帮助。
蛇年已悄然滑入我们的生活轨道,这一年你是打算如灵蛇般轻巧游走于挑战之间,还是准备像过冬的蟒蛇一样沉稳应对每一个机遇?
不管你是那种年初就火力全开的“急先锋”,还是心还在假期漫游的“悠游派”,现在是时候调整你的状态,满血复活啦!
作者: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 刘津君
审核: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 张劲松
门诊预约请点击链接☞:临床心理科门诊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