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向亚洲医院管理奖学习,评选中国医院管理奖。」——十多年前一位知名医院院长的建议,点燃了健康界创始人赵红心中的火种,促使她日后开启「寻找中国最佳医疗实践」之旅。
健康界于2017年发起首届中国医院管理奖评选,八年过去,这场覆盖全国医院管理领域的创新实践征集活动,已累计征集8221个案例,成为中国医院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样本库」。
很多医院从院内管理奖评选开始选送全国管理奖评选,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是其中之一。该院党委副书记张维告诉健康界,医院每年都会进行内部案例遴选,只有精品案例才有机会被推荐参加中国医院管理奖,「虽然每年提报的案例可能只有10~20个,但实际上参与内部遴选的案例有30~40个」。
作为战略支持方,正大天晴陪伴中国医院管理奖走过八年历程。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总裁助理姜国勇认为,该奖项汇聚了众多权威医院管理研究机构和专家,评选过程公正透明,拥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与此同时,中国医院管理奖凭借多样化主题,吸引了众多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并通过优秀案例的分享和交流,有力推动了医院管理的高质量发展,「这与正大天晴致力于推动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他表示。
得益于各方价值观契合与协同发力,中国医院管理奖从十年前的构想,逐步成长为如今的行业标杆。这一奖项如何撬动医院管理的系统性升级?
持续赋能
成为「管理学术化」催化剂
跟中国医院管理奖的结缘,是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管理创新的里程碑节点。张维告诉健康界,2020年该院提出「管理学术化」,并成立了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要工作就是召集大家将日常工作实践提炼总结成案例。
从此之后,中国医院管理奖成为该院每年参与度最高的案例评选活动,且提交的案例数量逐年递增。
2021年被视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元年,也是各家医疗机构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关键节点。张维向健康界透露,医院将案例撰写纳入行政职能部门的综合目标考评体系,旨在推动大家不仅应出色完成工作,而且得更善于总结提炼,乃至积极宣传推广。
为了实现肿瘤防治医联体内部同质化管理,医院将精选案例制作成精品课件,在区域内广泛授课。「过去,医院管理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的经验;而现在通过案例的撰写,我们将日常工作提升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张维表示,这正是医院管理向学术化、规范化、精细化迈进的体现。
据她透露,重庆市卫健委已将中国医院管理奖案例代表作纳入职称评审中。一系列激励机制的建立,激发了大家撰写案例的积极性。
第八季中国医院管理奖部分参赛选手演讲现场
案例也催生了一系列成果转化。例如,医院与第三方软件公司携手打造的智慧安防体系,连续两届参与中国医院管理奖,并在不断迭代升级中,成为全国标杆。此类案例不仅提升了管理人员自身能力,更切实推动了医院整体管理效率的提高。
坚守价值
不断引领管理创新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后,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面临严峻挑战。张维分析指出,分级诊疗政策重塑医疗格局后,城市大医院原有的规模虹吸效应将难以为继,管理创新会成为医院生存的迫切需求。然而,创新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机制挑战,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系统工程。
此外,张维指出,多数医院管理者虽出身临床医学领域,具备专业医疗知识,但缺乏管理学科的专业背景。这种「专家治院」模式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同时,也暴露出管理科学化不足的问题。当「医学专家」与「医院管理者」双重身份叠加时,传统经验式管理思维往往占据上风。
因此,案例评选的价值愈发凸显,成为推动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能促进行业进步的事,是我们毫无疑问要做的。」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指出,医院遍布在各省、市、县,其组织特点更倾向于本土化发展,不像跨国公司或连锁组织在标准化、先进性方面能够迅速实现同频,开展全国性的案例评选活动尤为重要。如此,能够迅速展示并传播优秀做法,促进先进理念与经验的快速复制,进而优化医疗服务、提升医疗水平。
正是出于对价值的追求,健康界每年精心策划管理奖主题,吸引全国医院在不同方向申报案例;严谨制定评选标准,全面考量管理案例的学术、行业及社会价值;每年邀请数百乃至上千名行业资深医院管理者担任专业评委,确保评选的公正、公平与专业性;更是自主研发「医评选」系统,实现上千名专业评委在线打分、即时出榜,进一步保障了评选的透明度和专业性。
历届管理奖专家委员会委员分布图
在姜国勇看来,过往八季中国医院管理奖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发掘涵盖多个主题方向的、具有代表性的医院管理案例,帮助医疗机构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为医院管理领域树立了众多标杆,并促进了医院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行业交流氛围。
多方携手
共筑管理创新「共同体」
中国医院管理奖作为全国医院管理领域最具影响力、最高奖项之一,健康界凭借何种优势得以持续成功举办?其背后依托强大技术平台、丰富用户资源、权威专家团队以及专业执行团队。
赵红指出,健康界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汇聚了覆盖医院各岗位的千万级用户群体。他们通过质量管理、运营管理等多维度参与案例评选,形成了共创共享的生态体系。每年,来自四五百家医院的上千个案例汇聚,不仅反映了行业真实现状,更形成了宝贵的医管教科书。
「我们借助互联网技术,把征集案例、评选流程、评委征集、评委打分、榜单生成等全部在线完成,没有人为干预,任何人没有办法走后门、找关系」,她表示,全行业都知道健康界的评选全靠案例价值。
在姜国勇看来,健康界能够凭借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汇聚各方资源,为活动顺利执行提供有力支持。与此同时,作为专业的医疗健康知识共享平台,健康界通过多元渠道广泛传播,显著扩大了活动影响力。
据了解,除了广为人知的中国医院管理奖,健康界还陆续开展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2025年更名为「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典型案例征集)、2024西部心血管内科专科能力评选、2025手术机器人管理案例征集、数智化手术室建设案例征集、绿色医院建设案例评选(受委托项目)、2025医学创新典型案例征集(待启动)、研究型医院/学科/人才评价遴选(2022-2024年开展)等等评选活动。
「如今,健康界的案例征集已经不是一个评选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专业案例研究体系,从案例方向规划、案例标准研究到案例价值研究,深度赋能医院以健康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赵红表示,期待与各界人士携手,共同开展有意义的案例征集项目,促进行业价值案例共创共享。
未来展望
实现数据库化和AI升级
当知识共享的生态初具规模,健康界已将目光投向更长远的目标。
对于中国医院管理案例项目的未来,赵红已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进化路径:
首先,需持续优化遴选机制和系统,提升所有参与团队的体验;
其次,将对历届获奖案例进行分类分层研究,力求产出更多研究成果,并号召医管学术专家们的深度参与;
第三,着手研发案例库,将历年沉淀下来的案例进行数据库化和AI化升级,更好地服务专业用户;
第四,将优秀案例树立为行业标杆,进行广泛传播、推广,组织培训和学习,推进成果共享;
第五,计划在绿色医院、医学创新等领域拓展案例项目。
谈及如何进一步提升案例项目影响力,赵红认为,优秀的平台、正确的方向、完善的赛制、权威的评委、杰出的选手以及高效的系统,已经共同构成影响力和价值的基石,「健康界本身作为医院管理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内容资源、用户资源与专家资源平台,我们的影响力是来自行业的认可、自身的自律和努力」,她补充道。
张维认为,案例遴选分区域开展的策略颇具成效,未来应进一步分层级实施,将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型三甲医院区分开来。如此,更多县医院乃至乡镇卫生院也能参与其中,因为基层同样蕴藏着诸多值得推广的实践和智慧。
「今后,希望继续通过每年的案例研究,见证并推动中国医院管理与发展的智慧演进与迭代历程!」赵红对此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