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8岁登基,在位长达61年之久,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当然这跟康熙年仅8岁登基也有关系,正因为康熙在位时间长,所以其后宫妃嫔数量自然便多,是大清12帝中后宫妃嫔数量最多的。自康熙二年到康熙五年间包衣出身的荣妃马佳氏、惠妃那拉氏侍奉在康熙身边开始,一直到康熙晚年几位民间汉女入宫,康熙有史料记载的妃嫔便有85位之多。
只是这些妃嫔,跟乾隆后宫妃嫔不一样,大多位份都比较低,位份在嫔以下的便有56位之多。
乾隆跟皇祖一样,后宫也有很多民间汉女出身的妃嫔,但乾隆很“大方”,给她们的位份都比较高:
雍正五年以侍妾格格(也就是使女)身份侍奉在乾隆身边的陈氏,其夫君登基时被封为常在,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去世这年其被进封为婉嫔,在嫔位四十六年后被晋封为婉妃,新帝嘉庆帝在嘉庆六年将其晋封为婉贵妃;
雍正五年以侍妾格格身份侍奉在乾隆身边的苏氏,乾隆登基时便封为嫔,乾隆二年晋封为纯妃,乾隆十年晋封为纯贵妃,乾隆二十五年病重时晋封为皇贵妃。
乾隆初年被送入宫的陆氏,初封为常在,乾隆十六年诏封为庆嫔,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为庆妃,乾隆三十六年时被晋封为庆贵妃,嘉庆帝亲政后将养母陆氏追封为庆恭皇贵妃。
乾隆三十一年入宫的陈氏,刚入宫时仅为常在,入宫二十八年后被晋封为芳嫔,嘉庆三年时被晋封为皇考芳妃
在这四位乾隆高阶妃嫔中,只有纯惠皇贵妃生下皇子公主,另外三位都无所出。但即便是如此仍旧被晋封为妃、贵妃甚至是皇贵妃。
而康熙的后妃便不同了,尤其是康熙朝中后期入宫的妃嫔,即便是生下皇子公主,大多也没有正式的封号,只是被称之为“庶妃”而已。
若说民间汉女出身,最终位份最高的后妃便是顺懿密妃王氏了。
王氏在苏州出生,是以苏州织造李煦家族的身份入宫的(李煦的生母是康熙的乳母),十分得宠,先后为康熙生三位皇子(郡王胤禑、亲王胤禄、胤衸)。康熙五十七年时正式册封为密嫔。雍正登基后将其晋封为密妃,乾隆皇帝将其尊封为皇祖顺懿密太妃。
王氏之后得宠的民间汉女便是高氏,高氏在康熙四十一年之前便入宫了,入宫后先后为康熙生下两位皇子一位公主,但即便是如此康熙病逝前仍旧是没有封号的庶妃;雍正登基后将其晋封为贵人,乾隆登基后将其晋封为嫔。
而高氏之后,最为得宠的民间汉女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穆嫔陈氏。陈氏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她不仅是康熙最后的宠妃,而且生下一位皇子被雍正当儿子养,甚至并未册封为贝子、贝勒这些爵位,而是直接册封为和硕亲王。
这究竟是为何呢?
难道是因为陈氏入宫跟雍正帝有关?
非也非也!
陈氏出身苏州,其父陈岐山虽出身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陈岐山从未入仕为官,或许是江南的富商,又或许是生活在苏州的普通人家,只是一个样貌出众的女儿而已。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清朝的后宫妃嫔要么通过内务府主持的选秀入宫,要么通过外八旗选秀的方式入宫。并没有直接挑选民间汉女的方式,便只有一种可能:
江南一带的地方官员,向朝廷进献的江南美女入宫。不过这些被进献的江南美女并不一定会得到一国之君的宠爱,成为后妃。
乾隆在乾隆五十七年时苏州制造的上谕中曾提到:
“从前康熙、雍正年间,内庭备有女乐。自朕临御以来,并无其事。即乾隆三十年以前,内庭嫔御尚有由南方选进一、二人者,此二十余年来久无此事。……”
在康熙、雍正年间的时候,内廷都会有来自南方的女乐。而这些女乐,若是得到皇帝宠幸的话,便会成为嫔御(一般为低级妃嫔)。
也就是说陈氏,很可能便是江南官员进献到后宫的女乐,因长相出众而得到了康熙的宠幸。
按照陈氏生子以及得宠的时间来算的话,陈氏应当是在康熙五十年之后入宫的,最晚在康熙五十四年得宠。因为陈氏在康熙五十五年,生下了皇二十四子胤秘。
康熙五十五年时,康熙已经63岁,陈氏还能为其生下皇子,可想而知有多幸运,最起码后半生有皇子可以傍身。
其实在胤秘之后,康熙还有一位皇子出身,只是这位皇子出身后不久便夭折了。
胤秘便成为康熙实际上最为年幼的皇子,对于老来得子的康熙而言,自然是对胤秘宠爱有加。
而陈氏虽然没有“母凭子贵”得到正式的册封,但有康熙格外的宠爱在,有胤秘在,想必其在后宫的日子应当是比较舒心的。
根据康熙晚年宫廷画师马国贤的回忆录:
在康熙六十年时,康熙前往热河行宫,在避暑山庄避暑。马国贤无意间见到了一位妃嫔,这位妃嫔身披红色的斗篷,头上戴着的珠宝十分耀眼,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女神。而在这位妃嫔的身边,跪着一个5岁的男孩,正在跟她说话。在马国贤的印象当中:这位妃嫔十分年轻、貌美。
康熙六十年时,五岁的皇子便只有胤秘。
而马国贤看到的这位年轻貌美的妃嫔,便是陈氏。
而陈氏正因为这几日身体有些不舒服,坐在湖边呼吸新鲜的空气,恰好被马国贤看到了。
陈氏是康熙最年轻的后妃之一,也是康熙晚年最为宠爱的汉女妃嫔。
而且根据《清圣祖实录》的记载,康熙六十年,康熙前往避暑山庄的时候一共带了11位皇子,其中比较年幼的皇子:皇二十一年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都差不多在10岁左右,只有胤秘尚且只有5岁,如此年幼自然需要生母的照料。
马国贤在回忆录中还曾提到:若是后宫妃嫔身体不适的话,子女便会得到恩准陪伴生母左右或者能够经常前去探望生母。胤秘之所以陪伴陈氏身边,便是因为陈氏恰好身体不适的缘故。
虽然陈氏得宠,但是并没有母凭子贵,被正式册封位份,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病逝陈氏仍旧是没有封号的庶妃而已。
其实并非陈氏如此,比陈氏入宫还要早的高氏(高廷秀的女儿)、陈氏(陈玉卿的女儿)都为康熙生下皇子或者公主,都没有被正式册封。
康熙皇帝病逝后,雍正帝登基,雍正帝登基后便尊封各位皇考后妃:
生母德妃理所应当被尊为圣母皇太后
佟佳贵妃(孝懿仁皇后的妹妹,康熙朝后期实际上的后宫之主)晋封为佟佳皇贵妃;
和妃瓜尔佳氏(康熙中后期宠妃)晋封为贵妃;
定嫔万琉哈氏晋封为定妃
密嫔王氏晋封为密妃
庶妃乌拉纳喇氏晋封为通嫔
至于其他在康熙朝生育皇子但是没有封号的庶妃,都晋封为贵人,而其中便包括陈氏,陈氏被晋封为了皇考白贵人。
“现在有曾生兄弟之母未经受封者,俱应封为贵人”
如此一来,陈氏便可以以贵人的身份在后宫颐养天年。
然而陈氏的身体素来不好,在雍正年间便病逝了。
关于陈氏病逝的时间有两种说法:
《永宪录》中记载,胤秘的生母贵人是在雍正五年十一月去世的。
而另一种说法是,陈氏是在雍正四年三月之前便病逝了。
根据史料的记载,在雍正四年三月时,便已经有总管太监在为陈氏传送金棺而支取银两的记载。这说明陈氏在雍正四年三月之前便已经病逝了。只是在雍正五年九月末,荣妃马佳氏与白贵人陈氏的宝顶才开始动土,雍正五年十二月初四,陈氏同荣妃一起下葬景陵妃园寝中。
也就是说,在陈氏被下葬时,其位份为白贵人,但为何我们将陈氏称之为穆嫔呢?
这其实跟她所生的唯一的皇子也有关系:
胤秘是康熙所有长大成人的皇子中最为年幼的一个,比乾隆皇帝弘历也要小五岁。也就是说雍正帝登基时胤秘尚且只有6岁而已,自然不会参与夺嫡之争。而雍正对这个最年幼的弟弟也是十分宠爱,不仅为其安排师傅教其读书,而且还让康熙帝的宣妃(孝庄文皇后幼弟满珠习礼的孙女)来抚养胤秘长大成人。
雍正四年陈氏病逝时,胤秘尚且只有11岁,好在由庶母宣妃照顾,还有皇兄雍正帝格外的宠爱,胤秘并没有因失去生母而日子难过。
雍正九年时,胤秘已经16岁,雍正帝便给了幼弟一位差事,前往太庙行礼。
雍正十年时,雍正帝亲自为幼弟挑选了一位出身贵族的女子为嫡福晋——内大臣见尚书乌雅海望的女儿乌雅氏。海望是副都御史兼内务府总管多毕的儿子、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的族侄儿,若是按照辈分的话,胤秘的嫡福晋乌雅氏便是孝恭仁皇后的族孙女。
值得一提的是,乌雅氏十分得夫君宠爱,先后为胤秘生七个子女,其所生的唯一的嫡子弘畅降袭多罗諴郡王爵位。
雍正帝不仅为胤秘挑选一位出身很不错的女子为嫡福晋,而且还下旨亲自为其挑选婚期,可想而知雍正帝对幼弟的事情是处处上心。
此时的胤秘还是一个光头阿哥,但是雍正帝下旨按照郡王的规格给乌雅氏的娘家准备恩赏。
可见此时的雍正帝已经有了将胤秘册封为郡王的打算,像胤秘生母的出身,胤秘一开始被封为辅国公、镇国公、贝子都是情有可原的,毕竟胤秘并没有在朝中成为雍正帝的左膀右臂。
若是胤秘能被直接册封为郡王的话,便是雍正帝对幼弟极大地恩宠。
然而胤秘成婚的次年,雍正帝下旨将胤秘直接册封为亲王——和硕硕諴亲王。理由是:胤秘数年来在宫中读书,颇有进步,让雍正帝很是满意,著将其晋封为亲王。
“朕幼弟允祕秉心忠厚,赋性和平,素为皇考之所钟爱。数年以来,在宫中读书,学识亦渐增长。朕心喜悦,著封亲王”
在大清,由光头阿哥直接晋封为亲王的少之又少,更何况还是由皇兄直接晋封,而非父皇。
咸丰帝登基后,将六弟奕䜣直接册封为和硕恭亲王。咸丰帝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道光帝留下的遗诏,道光帝留下两份遗诏,一份遗诏中皇四子奕詝为嗣皇帝,另一位遗诏中便将将六子封为和硕亲王。而康熙从未在遗诏中提到将幼子胤祕直接册封为亲王,只是提到了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皙。雍正能够心甘情愿地将幼弟直接册封为亲王,可想而知对幼弟有多偏爱。
要知道比胤秘年长几岁的几位兄长,爵位都不高:
雍正二十三弟胤祁,雍正八年被封为镇国公;
雍正二十二弟胤祜,雍正八年被封为固山贝子;
雍正二十一弟胤禧,雍正八年被封为固山贝子;
雍正二十弟胤祎,雍正八年被晋封为贝勒
而雍正十一年,胤秘被晋封为和硕諴亲王。而且还是同雍正两位已经成年的皇子一起晋封,这两位皇子分别是:皇四子弘历封为和硕宝亲王,皇五子弘昼封为和硕和亲王。
能够跟这两位皇子一起晋封,可见雍正当真是将胤秘当成儿子一样,将其抚养长大。
看着胤秘能够长大成人,而且书读得好,雍正便十分高兴。
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三日,此时在位的皇帝已经是乾隆皇帝,按照辈分的话乾隆要称呼胤祕为叔叔。乾隆下旨为和亲王与諴亲王行正式册封礼,并且分封府邸。虽然胤秘是乾隆的叔叔,但毕竟小乾隆5岁,乾隆对这位比自己小的叔叔还是十分重视,这年十月便派了两位翰林前往諴亲王府邸做胤秘的老师。这年十一月,乾隆下旨将胤秘的生母陈氏追封为穆嫔。
在康熙的后妃中,很少有去世多年后再被晋封位份的。
像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是由敏妃直接追封为皇贵妃,章佳氏能得如此是因为雍正帝其中其子胤祥的缘故。而乾隆追封陈氏为穆嫔,其实也是看在胤祕的面子上,毕竟胤秘已经是和硕亲王,其生母仍旧是一个小小的贵人,着实“委屈了”。
胤秘在侄儿乾隆皇帝的厚待下,得以安稳度过余生,活到了乾隆三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