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报道称,一些精明的外国人,会利用日本的医疗福利政策,在日本接受治疗并享受高额报销。例如,报道指出,一位老人在日本接受6个月的治疗,自己只花费了相当于人民币4800元的费用,而报销的费用高达260万日元。这种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合法的,但也可能被视为对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与日本医疗相关的行为都可以被称为“薅羊毛”。例如,一些留学生或长期居住者可能会利用日本的医疗福利进行正常的疫苗接种或体检等,这些行为是合理的且符合政策的。
虽然日本医疗福利丰厚,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限制。报道指出,有人在吹嘘日本医疗免费后,因生病遭拒诊而感叹医院无情。这可能是因为其并未完全理解或符合日本的医疗保障政策。
总的来说,“薅日本医院羊毛”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医疗福利的合理利用与政策漏洞的利用等多个方面。在享受日本医疗福利的同时,我们也应尊重这里的政策和法规,避免过度利用或滥用医疗资源。
无独有偶,近日,一名在日中国留学生发布的“在日本留学一年,净赚1300万日元”的帖子引发中日两国民众关注。
当时有网友感慨该留学生厉害,竟能找到这种薅羊毛的方式。
但也有很多网友认为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后续一旦日本当局注意到该问题,恐会通过各种方式管控,损害其他留学生及入境者的权益。
果不其然,此话一语成谶! 2月15日,根据日媒报道,日本民主党代表玉木雄一郎对此发声。
质疑“外国人仅在日短期滞留90天,便能享受高达数千万日元的医疗补贴,凭什么?公平吗?”
针对这个话题,日本民众也爆发了激烈的讨论。
支持者认为应当严格把关,防止“薅羊毛”,而反对者则指出制度漏洞应由政府负责,而非归咎于外国人。
“外国人薅光日本医保”的骂战越吵越凶,但真相可能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争议焦点:
日本“高额疗养费”制度规定,每月自费超过8万日元(约4000元人民币)就能报销超额部分;
有人爆料个别外国人交3个月社保就报销了千万治疗费;
日本医保基金每年赤字高达1.2万亿日元(约600亿人民币)。
先来拆解这场争议的核心——日本特有的“高额疗养费”制度。
在日本,病人每月自付医疗费用超过一定上限后,超出部分由医保基金报销。
这本是给重病患者兜底的好政策,却意外成了舆论风暴眼。
政客们抓着几个极端案例开火:某某外国人待满三个月,交了点社保就报销了千万医疗费。
但仔细扒开制度门槛就会发现,想占这个便宜可没那么容易。
并非所有外国人都能轻易享受日本医保。想要获得医疗补助,必须满足一定条件:
首先得手握长期居留资格(短期签证者通常无法加入医保);
其次要月月按时交健康险(保费因收入而定);
最后还得提交医疗证明,并符合政府规定。
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外国人滥用福利”,而是日本医保制度本身存在监管漏洞。如果制度不完善,即使没有外国人,仍可能被部分日本人钻空子。
有些日本人故意断缴医保,照样享受医保待遇;部分慢性病患者利用不同医院重复开药,转手倒卖......
日本政府早已注意到那些离境多年还挂着医保卡的“幽灵用户”,或者拿着家人医保卡冒名看病的本地人,才是吞噬医保基金的大头。
2023年推行的“带照片的健康保险证”制度,就是为了减少这种滥用情况。
根据目前舆论趋势,日本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医保审核,引入更多身份认证机制,防止没资格的人滥用医保。
调整外国人参保政策,以后可能要求更长的居住时间才能享受医保福利。
改革医保资金分配,让 “长期居住者” 和 “短期滞留者” 享受不同的医疗待遇。
另外,日本政府正在推进 2024 年 10 月 “健康保险证废止” 计划,以后医保会和“个人编号卡”(マイナンバーカード)绑定,每个人的医疗记录都将清清楚楚。
总的来说,外国人滥用日本医保的情况确实存在,但问题的核心是制度漏洞,要是日本政府不从根本上完善医保制度,就算没有外国人,其他滥用医保的情况还是会层出不穷。
華人网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