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融媒体中心
作为“上联城市、下接农村”的关键节点,镇域是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三星镇聚力打造田园商贸中心镇,因地制宜发展镇域经济,以活镇“小精彩”助推强县“大发展”。
来到三星镇共和村的1700亩柑橘果园,“橘”时已到,金黄饱满的柑橘挂满枝头,工人们背着背篓、手拿剪刀,穿梭在柑橘林之间,熟练地采摘,“剪”出一幅“金果果”大丰收的画卷。作为共和村的特色农产品,耙耙柑果肉鲜美多汁,酸甜适中,富含维生素C和多种微量元素,不仅受到市场的宠爱,还带动了全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镇域振兴,产业当家。三星镇在产业兴镇、特色强镇等方面不断下功夫,充分发挥特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大力发展柑橘、桃子、李子、葡萄等“甜蜜”产业7500余亩,把“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前景”“好品牌”,不断推动生产向绿、品种向优、品质向好,推动“活镇兴村”,也有效带动了“富民”。三星镇游林村8组村民刁华秀通过在家门口打工实现了增收。她告诉记者,每天空着手出门,回去就能收获一份打工的收入,照顾了家,钱也没少挣,安逸得很。
“橘”起“橙”意好“丰”景是三星镇在“富民”上重点发力的映照。三星镇深入推广多村协同、跨镇联盟等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拓展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持续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削根、去叶、装车……眼下,在三星镇同合社区的榨菜种植基地里,四十余名村民正在田间抓紧采收,大家分工明确、动作娴熟,一背篓一背篓地将榨菜装进货车。
同合社区党总支书记 唐仕德:
同合社区发展集体经济种植了一茬榨菜,当前已是收割季节,100多亩,亩产2到3吨,每斤保底收购价为三角。
立足本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采用区域抱团融合发展模式,整合资源要素,村级集体经济拔节生长。三星镇也以“三青水缘”联合运营公司为抓手,整合集体资产资源,着力共和、双桂等村果蔬初加工向精加工迈进,策划包装油橄榄、水蜜桃等特色农产品,创新发展方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共和村、双桂村、三沟村、游林村、水泉村集体经济收入破百万元,双桂村、秀阳村成功创建为成都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离不开充足空间载体的构建。三星镇在拓展发展空间上,既注重物理空间的拓展,也注重软实力空间的提升。坚持规划为先、功能为重、产业为要、民生为本,全力推进片区共兴工程,按下简阳市三星片区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三星镇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简阳市三星镇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三星片区十万亩粮油产业园育秧育苗中心项目等项目建设“加速度”,以项目推动镇域经济“大发展”,也为镇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理空间支撑。
三星镇党委副书记赖晶表示,三星镇党委、政府以“打造田园商贸中心镇,建设简阳县域副中心”为目标,建立推行集特色粮经、农旅融合、田园耕读多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粮经复合高质量发展。同步围绕“一核一廊两带三区”发展思路,采用区域抱团融合发展,深入推广多村协同、跨镇联盟发展模式,积极探索资源整合、产业联合、业态融合等多元发展路径,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向二、三产业融合,农业资源向大小两个核心聚集,实现农业双核驱动,引领镇域片区发展,实现农业大镇向商贸强镇转变,从而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镇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衔接乡村,是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三星镇将进一步通过科学谋划、创新驱动,为自身发展注入新活力,更成为推动区域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记者 | 曹礼芹
编辑 | 叶雨舟
责编 | 曹礼芹
审核 | 段晓燕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涉及版权、新闻线索等事宜请联系028—27222000
喜欢就鼓励小阳一个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