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杨越敏 记者 郑玮)美好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模样?在府谷人的心中,一系列落地生根的民生实事,便是对美好生活最生动、最温暖的诠释。

在时代发展的宏大叙事里,府谷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置顶为永恒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府谷以“绣花”功夫深耕民生领域,全方位改善民生福祉,奏响了一曲曲温暖人心的民生乐章。

基建升级,畅通生活脉络

交通与城市建设是民生保障的根基,与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发展活力紧密相连。在交通建设的前沿阵地,孤山川大桥等一批项目的开工建设,为区域间的经济交流、资源共享搭建起便捷的通道,有力推动周边地区产业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力。


沿黄公路宛如一条镶嵌着明珠的丝带,1400盏路灯整齐排列,用温暖而明亮的光芒,驱散黑暗,守护着每一段归途。新硬化的183公里通村路,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乡村深处。此外,新开通的府谷至榆阳机场和榆林、神木火车站的客运线路,极大地便利了居民的长途出行,一站式直达的客运服务加强了府谷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为招商引资、人才流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城市建设方面,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堪称一场惠及民生的“蝶变行动”。2024年,府谷共计改造老旧小区1284户,改造面积达16.65万平方米。改造后的小区,外墙重新粉刷,色彩明快,焕然一新;楼道进行了全面修缮,安装了崭新的照明设施,变得整洁明亮;31部加装的电梯,成了居民上下楼的便捷帮手,让出行更加轻松自如。天然气改造完成3.1万户,彻底告别了燃煤的繁琐与不便,居民的厨房更加整洁,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同步推进的小区智能化快递柜在26个小区建成30组并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这些改造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居住品质,更增强了他们对家园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群众生活的“一路生花”铺就了坚实的道路。

服务提质,温暖民心所向

当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老百姓的生活便利性得到提升,而民生服务的提质,则真切温暖着民心。养老与医疗服务是民生保障的关键环节,淋漓尽致地体现着城市的温度与人文关怀。在养老服务领域,失能半失能敬老院宛如一座温暖的港湾,为那些需要特殊照料的老人提供全方位、贴心的关爱。这里设施一应俱全,配备了专业的康复护理设备,24小时有护理人员悉心照料,从生活起居到康复训练,每一个细节都精心呵护。

城区内,河滨路社区、学府社区、大沙沟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成为老年人日常休闲娱乐的“欢乐驿站”。在这里,老人们可以围坐在一起下棋、聊天,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趣事;也可以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如书法班、合唱队等,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35个农村助餐点如同一盏盏温暖的灯,解决了农村老人的用餐后顾之忧,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医疗保障同样在持续发力,不断升级。诊疗服务信息化“一张网”建设稳步推进,区域内医疗机构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了患者的病历、检查报告等信息的共享,医生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病情,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高效。此外,出台托育、托幼、托管机构管理办法,从场地设施、师资配备、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为婴幼儿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这些服务的升级,让府谷的每一位居民,从年幼的孩童到年迈的老人,都能在生活的各个阶段感受到关怀与温暖,让幸福的种子在生活的每一处角落生根发芽。

科教助力,点亮未来之光

在解决了当下的生活所需,提升了生活品质之后,着眼未来的教育与科技发展,成为府谷持续推进民生事业的重要方向。在教育领域,府谷积极作为,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等改革举措,打破了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束缚,激发了教育系统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印发《府谷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师德考核负面清单》等一系列文件,以严格的标准规范教师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进一步净化教育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硬件支持。无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学生都能通过网络平台,接触到优秀的教学资源,聆听名师授课,拓宽视野。而面向全国引进的8名名优骨干教师,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本地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也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这些民生实事,桩桩件件,都精准锚定群众需求,以“教育改革小切口”撬起民生大幸福,为百姓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在民生实事的漫漫征途上,府谷步伐笃定、坚毅前行,紧紧把准民生的脉搏,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深耕,在公共服务优化上精准发力,在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创新突破,用更坚定的步伐跨越发展的沟壑,以更有力的举措书写出一份温暖人心、成绩斐然的民生答卷,勾勒出幸福生活的崭新轮廓,成为幸福生活的生动注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