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那天,朋友圈里看到好友晒出了在农村老家垒的旺火,瞬间想起儿时在农村老家过春节的热闹氛围。在农村老家,除夕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而垒旺火则是除夕里不可或缺的仪式。
除夕清晨,乡村便被淡淡的喜悦笼罩。大人们早早起床,开始为垒旺火做准备。去煤堆挑选形状规整、质地紧实的煤块,那是打造旺火的“基石”;孩子们则蹦蹦跳跳地帮忙寻找干透的树枝、柴草,这些都是引燃旺火的好帮手。一家人分工协作,忙碌中满是温馨。 到了午后,垒旺火正式开始。在院子中央或大门外的空旷处,先将较大的煤块稳稳地摆放成圆形底座,如同为旺火打下坚实根基。接着,一块块煤块依次往上堆叠,逐渐向内收拢,构建出宝塔般的形状。每一块煤的放置都小心翼翼,既要保证整体结构稳固,又要留出通风的缝隙。 垒好的旺火矗立在院子里,人们会在旺火顶部贴上一张“旺火冲天” 横批,红色的纸张在冬日阳光下格外鲜艳,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喜庆氛围。
当夜幕降临,除夕的重头戏——点燃旺火登场。随着新年钟声的临近,家中长辈郑重地将柴草放入旺火底部,用火柴点燃。瞬间,火苗蹿起,舔舐着煤块,火光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随着火势渐旺,噼里啪啦的声响在寂静的乡村夜空回荡,仿佛奏响了新春的序曲。
在农村,旺火承载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家族人丁的兴旺、财运的亨通,也寓意着驱散过去一年的晦气与阴霾,迎接新一年的光明和希望。老人们常念叨,旺火烧得越旺,这一年的运势就会越好。所以,在燃烧的进程中,大家还会不时地浇上一些废机油,好使火势愈发旺盛。
围绕着旺火,还有一些习俗活动,母亲会把准备好的祭品摆上,举行一个简约的祭祀仪式,祈求祖先庇佑家人平安健康。旺火熊熊燃烧,直至深夜,火势渐缓,但那温暖与希望却深深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按照习俗,燃尽的旺火还不能及时清理,要等到正月初五那天再打扫。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如今的春节增添了许多崭新的元素,但垒旺火这一古老习俗依然被人们执着地传承着。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延续,更是农村人对家乡、对亲情的深深眷恋与不舍。每当望见那熊熊燃烧的旺火,就仿佛看到了农村老家那温暖的港湾,那些熟悉的亲切面容,还有那醇厚浓郁的年味。
年复一年,除夕的旺火不仅点亮了乡村的夜晚,更点燃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传统的延续,是亲情的凝聚,是乡村振兴道路上那永远闪耀的精神之光。无论岁月如何流转,这古老而美好的习俗,都将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传承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