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过去五年,广东省文联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砥砺奋进,文艺旋律随时代激越奏鸣——

“大美双区”广东省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美术作品展、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湾区有新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流行歌手大赛等文艺盛事连连,“文艺粤军”青蓝相继、弦歌不辍,电影《中国医生》《白蛇传·情》、话剧《深海》、舞剧《咏春》、电视剧《珠江人家》、中国画《休戚与共》……一大批具有中国气派、岭南风骨、广东特色的精品力作脱颖而出,共同绘就一幅壮美绚丽的广东文艺图卷。

2月21日,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将在广州开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文艺工作者将继续以“敢为天下先”的担当魄力,用心用情用功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奋力推动新征程广东文艺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锻造岭南风骨精品力作

“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过去五年,岭南文艺百花园竞放异彩、硕果累累。广东文艺工作者以如椽巨笔拓展出更加广阔的美学天地和艺术空间。


2024年6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展在广州开幕。

去年10月24日,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颁奖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广东以1金、1银、1铜的佳绩取得历史性突破。其中,广州画院专职画家罗玉鑫作品《休戚与共》为广东首次夺得中国画金奖。“百年前的岭南画派提出‘国画革命’,今天的广东青年画家也用自己独特的探索,交出了一份无愧的答卷。”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说。

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文艺粤军”紧扣时代脉搏,奏响时代弦歌。从电影《中国医生》到话剧《深海》《龙腾伶仃洋》,从电视剧《珠江人家》到歌曲《一路生花(2024特别版)》,粤产文艺精品喷涌而出。为积极挖掘岭南文脉“富矿”,推动传统文化“双创”,广东文艺工作者笃行不怠。歌剧《侨批》、音乐剧《雄狮少年》、小说《金墟》等力作相继涌现,充分展现新时代的粤韵风采。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获第十九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图为电影宣发海报。

珠江电影集团、广东粤剧院打造粤剧电影“三部曲”,以新技术、新手段赋能“南国红豆”焕发新生:从《白蛇传·情》的国风特效,到《谯国夫人》的热血燃情,再到《三水女儿·红头巾》的温情故事,在叙事题材、美术风格上不断突破,蹚出一条引风气之先的戏曲电影创新之路。

去年11月,凝聚当代粤剧界心血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圆满竣工。《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汇聚了海内外1000多位专家、演员参与其中,历经8年精心磨砺成功编撰出版,标志着粤剧成为全国348个剧种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呈现本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不仅为粤剧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扎实可靠根基,而且为全国戏曲传承研究开辟路径、树立标杆。

广东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构建全领域统筹、全生命周期扶持、全要素配置、全链条开发、全方位宣推“五个全”新型文艺创作生产体系。省外名家大师与广东本土力量交融共创,文艺新质生产力喷薄涌动,为新时代文艺创新创造注入发展动力。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和《谯国夫人》分别斩获华表奖、金鸡奖,蔡东的《月光下》、葛亮的《飞发》荣获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平安批》、电视连续剧《湾区儿女》等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过去五年,广东省文艺作品在国家级和国际性展赛中累计获奖519项(次),以高水准的创作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凝聚文艺战线磅礴力量

在央视蛇年春晚上,小品《借伞》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广东粤剧院“00后”青年演员谭清怡、苏美琪联袂登台,带来新编粤剧《白蛇传·情》的经典选段。朗朗上口的旋律,清新柔美的演绎,充分展现粤剧新生代的青春活力。

筑就岭南文艺高峰,推动文化强省建设,人才队伍是关键。过去五年,广东文艺界树立标杆、打造典范,实施了文艺名家发展战略和“大家流芳”广东文艺名家系列宣传推介工程。其间,举办了郭兰英、陈翘/刘选亮、刘斯奋、李劲堃、李仙花、丁凡、曾小敏等艺术家的研讨活动,去年1月,丁凡等44位文艺工作者获得了“广东文艺名家工作室”授牌,名家大师领衔组成的“文艺粤军”第一方阵,引领文艺后辈耕耘创作、勇攀高峰,进一步激发广东文艺创新创造活力。

1月20日晚,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办,广东粤剧院承办的“湾区有戏·共绘华章”2025新年戏剧盛会暨首届粤港澳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颁奖仪式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拉开帷幕。

从去年起,作为广东省剧协的“金字招牌”,广东省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迎来重大转折点,升级为“粤港澳中青年戏剧演艺大赛”。历时五个月的演艺大赛,六大赛区、500余名艺术从业者踊跃参与,为观众奉上数百台精彩绝伦的演出。“它见证了粤港澳戏剧中青年才俊,以满腔热忱与不懈奋斗,在社会主义文艺的广阔天地中守正创新,绽放耀眼光芒。”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曾小敏说。

为了让更多中青年文艺骨干当主角、挑大梁,广东近年推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新星”艺术展演、广东省曲艺大赛、广东省岭南舞蹈大赛等各类艺术展览、展演和交流活动,形成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氛围,助力优秀文艺人才脱颖而出。广东还通过广东省民间文艺“青年优才”计划、中青年舞蹈创作扶持计划、青年电影人才培养“繁星计划”等实施,重点培植中青年创作力量,为文艺工作者提供多方位、多渠道的发展平台。

新文艺组织与新文艺群体并称“文艺两新”,正在成为广东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广东积极探索适应“文艺两新”的运行机制、组织方式,成立广东省文联“文艺两新”联席会议机制,组建广东省艺术专业人员系列新文艺群体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去年11月,广州数字纪实视听产业园、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等5家首批广东省“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创新基地获得授牌,进一步凝聚“文艺两新”成为“文艺粤军”的有生力量。

过去五年,全省已有216人次获国家级文艺奖项:郭兰英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丁荫楠、金迪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郑秋枫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音乐艺术家荣誉称号,李洁军、林蓝、魏葆华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此外,王佳纳等14名前辈艺术家获“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王筱頔等10名艺术家获表彰“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

如今,广东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广泛吸纳各领域各层次的文艺人才,全省各级文联组织和文艺家协会会员近30万人,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文艺粤军”,凝聚起文艺战线的磅礴力量。

打通文艺惠民“最后一公里”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上元之夜,广东省文联、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主办的“粤美村晚迎新春”系列活动之一“塱头有约”粤美村晚在广州花都区炭步镇塱头古村热闹开锣:元宵游灯光彩熠熠,街舞、魔术、情景歌曲、花样跳绳等轮番上演,百年古村与潮流节目交融碰撞,市民游客共迎新春新气象,为基层社区治理擦亮幸福底色。


2025年春节,由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广东省文明办指导,广东省文联、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主办的粤治·粤美“村晚”迎新春活动在全省拉开帷幕。图为2025年2月11日晚,在茂名市高州市储良镇杏花村主办的“村晚”。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源自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最根本的立场和最鲜明的特征。过去五年,广东文艺的画笔始终为人民描摹,广东文艺的热情始终为人民绽放,持续推进文艺惠民工程、新农村少儿舞蹈教室美育工程、乡村影视小屋建设、“摄影大篷车”等品牌项目活动,为人民群众捧上丰盛的精神食粮。

从学校军营到厂矿车间,从乡镇社区到革命老区,都能看到广东文艺工作者的足迹。过去五年,广东文艺界共组织名家宣讲、采风创作、公益培训、惠民演出等活动2500多场,服务群众近500万人次,赢得基层人民群众真诚赞誉。其中,“广东红色文艺轻骑兵”系列惠民活动,荣获全国首届宣传推选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时代风尚”先进典型活动“最美文艺志愿服务项目”。

广东省文联不断提高文艺惠民和文艺志愿服务的组织化水平,在全国开创性推出“全省文艺志愿者‘深扎’活动——广东省文联文艺工作者挂点联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推动文艺志愿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融合。

活动采取“群众点单、文联下单、艺术家接单、观众评单”的模式,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文艺志愿服务队”,实现从“全覆盖”到“全提质”、“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跃升。

目前,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均成立文艺志愿者协会,广东也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文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全覆盖的省份,打通了文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艺术搭桥讲好湾区故事

问手起势,拳法如风。去年10月,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登陆法国,四场演出座无虚席,实现了口碑与票房双丰收。自2022年12月开启巡演以来,舞剧《咏春》已在国内外40多个城市、演出200多场,累计观演人次近33万,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股“咏春热”。

优秀文艺作品正在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窗口。粤产电影《点点星光》参加非洲中国电影节,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参加法国中国电影节,“粤韵潮生·广东民间艺术精品展”在印尼博得广泛赞誉……广东文艺频频“出圈出海”,用艺术架起了一座座沟通的桥梁,向世界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广东故事。


2024年6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文联指导,广东省文联、深圳市文联共同主办的第3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在深圳举行。

助力人文湾区建设,织牢共同文化纽带。2024年适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五周年。去年6月29日,第3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在深圳拉开帷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过百位艺术家,共同见证《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指数报告(2023年)》的发布。

近年来,广东积极探索湾区文艺合作新路径。在中国文联支持指导下,广东省文联携手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及珠三角9市文联首创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机制,推动建立深莞惠与港澳文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促进珠海与澳门签订文艺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与港澳文艺机构团体、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的联络沟通。

文艺蓬勃活力正在湾区热情涌流。粤港澳大湾区杂技艺术周、曲艺艺术周、大学生电影周、文艺创新论坛等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品牌活动盛事连连,赋能人文湾区建设美好未来。


2023年12月23日,“湾区有新声”2023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流行歌手大赛总决赛在广东艺术剧院举行。

2023年12月23日,“湾区有新声”2023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流行歌手大赛总决赛在穗举行,广州、香港、澳门、网络四大赛区选手同台竞艺。作为粤港澳三地共建的首个青年歌手官方大赛,大赛启动以来全网平台流量超过4亿,成为人文湾区一道青春风景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金旭庚介绍,大赛彰显人文湾区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底色,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人文温度,“这种收获已远远超过了大赛本身”。

湾区文艺人才的培育机制也在不断创新。2023年起,举办12届的广东省“新世纪之星”艺术展演,正式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文艺新星”艺术展演。去年2月,来自粤港澳三地的34名“粤港澳大湾区文艺新星”在广州市文化馆首次亮相。广东省文联主席李劲堃期待,通过人才培育机制的不断探索创新,让湾区各艺术领域的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都能崭露头角。

数说广东文艺

●目前,广东共有省文联团体会员43家、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7431名、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39033名,全省各级文联组织和文艺家协会会员近30万人。

●过去五年,广东省文联主办“我和我的祖国”广东省优秀美术作品展、“我的中国梦”原创大型交响组歌等大型主题文艺活动超过50场。

●过去五年,广东省获得国家级和国际性展赛达519项(次)。其中,18部作品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6部电影获中国电影“金鸡奖”,7部作品获中国舞蹈“荷花奖”,4件作品获“中国美术奖”,3个杂技节目获中国杂技“金菊奖”,5件作品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17部(篇)作品获“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奖。

●过去五年,广东省216人次获国家级文艺奖项。其中,3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4人获中国音乐“金钟奖”,6人获中国摄影“金像奖”,2人获中国曲艺“牡丹奖”,2人获中国书法“兰亭奖”,2人获“文华奖”,5人获“群星奖”,3人获“白玉兰奖”。

●过去五年,广东省文联共组织名家宣讲、采风创作、公益培训、惠民演出等活动2500多场,服务群众近500万人次。其中,“全省文艺志愿者‘深扎’活动——广东省文联文艺工作者挂点联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共派出省、市、县文艺工作者3600多人次参加活动,累计举办文艺活动180多场,惠及群众超过120万人次。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南方日报》2025年02月19日A06版

编辑 | 张钰童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