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这个在国际政治军事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组织,如今似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前些日子,在慕尼黑举办的国际安全会议上,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美国副总统万斯上台发言,言辞激烈,几乎将在座的所有欧洲领导人批评得一无是处。他的发言明确指出,北约如今最大的威胁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源于内部。北约成员国已然背离了当初建立北约的初衷,大家不再秉持共同的价值观。照此情形发展下去,美国与北约其他国家恐怕难以继续同行。这番言论让在场的欧洲领导人哑口无言,面色难看。实际上,美国代表并非首次在国际场合表达不满,但此次言辞之犀利、态度之强硬,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双方几乎到了撕破脸的程度,而核心观点归结起来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为何此次激烈的批评有可能使北约走向解体呢?这得从北约的历史说起。1944年,二战接近尾声,欧洲各国在战争中遭受重创,百废待兴。而美国在战争中实力不断增强,越发强大。按常理,作为反法西斯同盟中并肩作战的盟友,美国伸出了援手。美国提供无息贷款,帮助欧洲国家恢复经济,希望大家能共同过上好日子。然而,这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目的。



当时,二战后世界崛起了两个大国,即美国和苏联,两国都试图在混乱的世界格局中输出自己的思想体系,进而影响世界,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世界秩序。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二者理念和发展道路截然不同。美国以利益为纽带,将欧洲国家捆绑在一起,而欧洲国家在经济困难时期,也急需资金来恢复元气,便纷纷接受了美国的援助。

经过几年发展,欧洲国家经济稍有起色,开始反思自身在战争中遭受重创的原因。他们意识到,欧洲各国领土面积较小,力量分散,面对强大的敌人时难以抵抗。于是,1948年3月,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提出缔约国之间相互防御,若有一国遭受攻击,其他国家将共同应对。



这一举措引起了美国的关注,美国认为自己在战争期间和战后都为欧洲出了力,如今欧洲自行联合,可能会削弱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也不利于共同对抗苏联。于是,美国联合加拿大与上述五个国家,发出了建立北约的倡议。之所以称为“北约”,是因为其成员国环绕北大西洋,全称是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一个军事组织,继承了《布鲁塞尔条约》的集体防御理念,即成员国中任何一国受到攻击,其他国家都要共同防御,这就是北约共同防御机制。

1949年4月4日,北约正式成立,最初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葡萄牙、意大利、丹麦、挪威12个国家加入,随后希腊、土耳其等国也陆续加入,规模不断扩大。



北约的成立,本质上是不同价值观阵营的对抗。苏联在得知北约成立后,于1955年5月14日联合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八个国家,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协议,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 “华约” ,与北约形成对峙局面。

然而,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组织失去了核心,随之解散。此后,北约不断东扩,逐渐逼近俄罗斯家门口。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诸多遗产,包括思想文化体系,自然与美国为首的北约产生矛盾。乌克兰欲加入北约,引发了多年的冲突,这正是北约东扩的结果。



回到当下,美国当初组建北约,目的是将欧洲捆绑在一起对抗苏联,并维持对欧洲的掌控,其建立的基础是所谓的“民主自由” 等共同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无论真假,都是北约存在的纲领。就如同黑帮组织即便从事非法活动,表面上也要讲 “忠义”。而万斯的发言,就像是扯下了北约这块 “遮羞布”,直言北约成员国已不再遵循共同价值观,不再是一条心。

虽然北约目前在军事力量上依赖美国的指挥系统、信息系统和资源支持,短期内不会与美国彻底翻脸,但北约内部的老牌强国,如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等,又怎会轻易咽下这口气呢?如此看来,北约走向分崩离析或许已不再遥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