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动态
一、工作背景
为进一步强化毗邻区域市容环境治理提升工作,防止行政区划边界处“灯下黑”,在长三角城管执法一体化发展战略下,两地城管联动工作室先行先试,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两地城管共同打造集党建共建、监管执法、宣传教育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长三角“淀角实”城管工作室。
二、基本做法
(一)加强基层党建
近年来,角里城管与淀山湖城管执法局开展多次七一党建联建,三五学雷锋等联学活动。也分别组织了“雷霆行动”“夜鹰行动”开展包括但不限于渣土的专项整治工作,但缺少一个固定场所用以展示文化、城管联动、融入群众的场所。为防止行政区划边界处“灯下黑”,也是长三角城管执法一体化发展战略下,两地城管联动工作室的先行先试,创建一个长三角一体化城管工作室以更好的补足短板。朱家角镇城管中队与淀山湖镇城管执法局在交界处(复兴路曙光路检查站)共同设立执法联动工作室——“淀角实”工作室,寓意为淀山湖、朱家角做实长三角城管工作。以工作室的形式固定住“党建红”带动“城管蓝”,从形式到内容,做实做强党建联建、执法联动,对交界处包括但不限于偷乱倒建筑垃圾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二)加深为民服务
工作室建立了每月定期巡检工作制度,通过“跨前一步”开展计划性巡查检查和整治,对发现的问题集中治理、快速解决,同时提升工作室与淀山湖中队、村委会等多方联动效能,提高发现处置问题的效率和速度。同时积极配合村委会、派出所等部门建立共商共治机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始终坚持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通过制度建设的推进,逐步形成了上下互动、多元参与、协调联动、共同治理的新模式。针对交界处存在的突出问题,“淀角实”城管工作室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针对乱设摊点问题,城管队员在加强日常巡查的基础上,不定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违规摊主进行劝导和教育,对屡教不改者依法进行处罚。通过整治,乱设摊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道路通行更加顺畅,环境卫生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针对偷乱倒建筑垃圾的行为,城管队员在复兴路曙光路卡口设卡蹲守,严厉查处渣土运输车辆无证运输、擅自处置工程渣土、车容不洁、车辆运输不密闭、运输中撒落等违规行为。同时,在盈珠路、港周路、淀山湖大道、绿湖路等重点路段加强巡查,谨防偷乱倒渣土行为发生,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
(三)加大普法宣传
“淀角实”城管工作室积极推进科普宣教工作,致力于打造有影响力的社区宣传阵地。利用“城管公众开放日”、迎进博等时间节点,与群众“零距离交流”,针对生活垃圾分类、物业管理以及城管各项法律法规等进行宣传。宣传过程中,党员们发挥带头作用,积极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解答有关垃圾分类、城管执法事项等问题。通过积极开展 “进社区”宣传活动,服务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例如,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城管队员深入社区,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同时,他们还协助社区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负责队员及时关注居民提出的乱搭建、乱堆放等各类市容问题,还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指南》《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条例》等宣传材料,宣传城管工作、接受意见建议,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三、主要成效
中队依托长三角“淀角实”城管工作室落实《长三角一体化毗邻区城管执法系统建筑垃圾联合专项执法整治行动方案》,多次与淀山湖镇城管与青浦交警开展联合执法。在复兴路曙光路检查站集结后,设卡开展检查,对过往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进行逐一排查,严格核查车辆资质、运输路线、装载量及密闭措施是否到位,重点打击跨区域非法运输、倾倒建筑垃圾的行为,查处未经许可擅自处置建筑垃圾、车辆抛洒滴漏等违法行为。通过区域协同,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有效遏制建筑垃圾处置领域的乱象,保护长三角一体化毗邻区域的环境质量。这些行动使得这一年来的跨区域建筑垃圾类违法行为持续减少,得到居民一致好评。
四、工作启示
工作室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依托淀山湖、朱家角两地城市管理执法联勤联动工作,突出强化政治功能,打造特色党建“红色阵地”;整合执法资源,为周边居民和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投诉受理、问题解决等一站式服务;依法对渣土跨区域运输行为进行执法监督,处置城市管理领域违法行为;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和流程优化,确保服务高效便捷。同时,工作室将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开展城市管理宣传教育活动,接受群众意见建议,提供便民服务,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推动毗邻区域的城市管理工作。实现城市管理执法水平整体提升、创造群众高品质生活、实现城市高效能治理。共同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为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上海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