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不怕遇到人多的地方?像刚过完的春节、在网红点,黑压压的人群,完全没有办法拍照。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换种思路,从关注风景点转变为关注人,拍景+人,或是只拍人,试着让照片拥有更多人文味道。
1.用人做前景
在人多的地方用人做前景,可以增加“人”的群体氛围感。前景遮挡、框架构图、大光圈虚化,这几个技法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当然记得找有特色人物做主体,比如打伞的人、扫地的人、拥抱的情侣、欢乐的孩子……
Photo by Billy Dinh
Photo by Billy Dinh
多利用街道的纵深感,片子更加有层次,既能凸显主体人物,也能让画面有更好的空间交代。
Photo by Billy Dinh
如果人确实太多,比如演唱会、活动聚会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干脆把所有人当前景,这时候前景的人群就能更好地烘托场景。
Photo by thekaleidoscope
Photo by alex hussein
Photo by pixabay
2.虚化的应用
在人群中拍人,采用慢门拍摄,可以削弱场景中过多的无关紧要的人,从而突显主体。一虚一实的动静对比也会带来一种的“时光”效果。
Photo by Billy Dinh
Photo by Billy Dinh
快门时间的长短,决定不同虚化效果。拍照者根据现场光线条件不断调节,不断试错,会给画面带来不同的动静氛围感。
Photo by Billy Dinh
3.抓捕细节
人体的某些细节特写能放大照片的画面情绪,很多摄影师都喜欢特写人物的部分脸部、手部动作、行走的腿、后脑勺等等。
Photo by OrnaW
Photo by Engin Akyurt
比如完全将手作为关注对象,长期拍摄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也能展现摄影的力量,通过手的细节以及手中的物品,表达出不一样的人物身份和故事感。
Photo by Monaris
4.发现生活故事
注意场景元素和人物身份的匹配,如果高度匹配上,你的照片就能用画面元素讲故事了。所以不能畏惧“人多”,人多的地方对于摄影师来说,反而是最容易捕捉生活故事的地方。
Photo by Billy Dinh
Photo by Billy Dinh
人多的地方我们不妨多去观察、捕捉有趣的行为,用旁观者的视觉去记录瞬间。通过一定数量的快门积累,你一定就会有拍摄水准的提升。一张好的人文作品,也许就在偶尔一次出门扫街时不经意间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