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东平县彭集街道设施农业流泽片区,一排排暖棚整齐排列,涌动着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在这里,书记、党员带头干,干群一心干产业的势头,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曾经宁静的乡村,正向着更加繁荣的未来大步迈进……


马胜利是马流泽村刚上任的“新书记”,也是种棚的“老把式”。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设了50余亩暖棚。马胜利说,“上任以后,我看到我们村有发展大棚的经验,但是一直没有形成规模。跟街道去潍坊、济宁等地考察后,我坚定了要把棚种出规模、种成产业的想法。街道也大力支持,帮助我们把棚建在了村口。”

棚有了,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此,群众都持观望态度。马胜利带领村干部挨家做工作,效果都不尽人意,群众反映的种植技术难、启动资金少、效益不确定等问题,让他坚信只有身先士卒才能折服群众。于是,他组织召开党员会议,确定了由他出资,合伙人出力的合伙模式。一句“赔了算我的,赚了大家一起分红。”吸引着1名党员、2名群众一分钱不掏,成为了“股东”。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扑下身子干。棚建好后,马胜利立即整地、施肥,种上了3个暖棚西瓜和2个暖棚的圣女果。

西瓜坐果管护期,是马胜利最繁忙的时候,每天凌晨5点他就起床来到棚里和村民们一起打杈、授粉,为西瓜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确保西瓜如期上市。从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他都呆在棚里,热、苦、累都没能把他赶出棚。


“种棚绝对是个技术活,要结合土壤、水等自然条件不断钻研,种出来的瓜才会更甜。我们提前施撒了有机肥,并根据瓜苗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生长环境,适时调整滴灌频率和用水量,保证西瓜的生长维持在最佳状态。看看我们这瓜,现在已经和小孩的拳头一样大了,再有一个多月就能让大家吃上又甜又脆的西瓜了,到时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马胜利自信满满地说道。


种瓜,种的不仅仅是瓜,还有对村集体的长远谋划,对群众幸福生活“大有前景”的展望。“等西瓜丰收后,我准备组织村民都到棚里来尝尝自己村里种出的瓜,再组织党员和有意向种棚的群众外出学习,带动大家一起发展设施农业,让更多村民致富,生活都像西瓜一样‘甜’。”在马胜利眼里,一排排大棚、一株株西瓜就是增收致富的一串串希望,让强村富民的道路越走越宽广……(马晓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