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相关表态与行动,为国际局势带来了新的变数。同时从其宣布与俄和谈,到再度放出要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更多国家出手加税的信号,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可以说正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环球网报道,2月14日和18日,特朗普接连放出消息,称最早将于4月2日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的关税。这一政策看似针对汽车行业,实则可能是其一系列贸易政策调整的开端。结合特朗普之前频繁使用关税大棒的经历,此次对进口汽车加税极有可能只是前奏,后续对全球其他产品加征关税的可能性非常大,新一轮对欧、对华的阴云已经开始笼罩。
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不仅会影响全球汽车市场,也将给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带来冲击。汽车制造依赖高度的全球化和一体化供应链,美国对进口汽车加税,加拿大、墨西哥等美邻国尤为忧虑。加拿大约80%的汽车零部件和整车销售额来自于对美出口,墨西哥汽车工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近4%和制造业生产总值的20.5%,且美国是墨西哥轻型车主要出口目的地。
美国此举不仅会加剧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紧张关系,打乱原有的供应链体系,导致汽车制造商成本增加,也可能会引发多国的贸易反制措施,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而美国此举是否会如其所愿,实现保护本土汽车产业、降低贸易逆差的目标,仍存在很大疑问。
在对他国挥舞关税大棒时,特朗普政府也在积极寻求与俄罗斯缓和关系。路透社2月18日报道,俄罗斯总统外交事务助理尤里·乌沙科夫表示,俄美在沙特阿拉伯的会谈结束且取得“成功”,双方还讨论了普京同特朗普举行元首会晤的条件。美俄关系的缓和对于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美俄若能缓解紧张局势,不仅会减少全球军事冲突的风险,也可能改变国际力量的平衡。而其背后的深层考量可能是美国希望集中精力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将中国视为全方位的“竞争对手”,认为中国在经济、军事、地缘政治等领域对其全球领导地位构成了挑战。与俄罗斯缓和关系,可以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减少一个强劲对手的掣肘,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对中国的竞争与遏制中。
在2月18日,美国纽约时报就刊文称特朗普对俄政策已经发生180度大转变。而这种变化,主要是特朗普希望让美国有能力腾出手“对付中国”。
此外,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此前就曾扬言,在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对抗中国将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他指责中国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批评美国过去将关键供应链转移到中国的政策,呼吁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来遏制中国在印太及其他地区的影响力。
这种言论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深刻焦虑和担忧。然而,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强调通过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美国的指责完全是罔顾事实,是出于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的私心。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军事扩张和遏制政策才是破坏地区稳定的主要因素。
面对特朗普可能重启的对华强硬政策,我们还需保持战略定力,谋定而后动的从多个方向进行回击。比如在经济上,中国应进一步推动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减少对外部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依赖,同时积极拓展“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空间,深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在外交上,中国应坚持多边主义,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在军事上,中国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防实力,做好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准备,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