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马作鹏
近年来,随着智能设备的日益普及,大量电子屏幕的使用,加上原本就不轻松的学习负担,我国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另一方面,科技发展让青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更加依赖屏幕,而且越来越多的医疗技术手段也实现了电子化和移动化。
所以,真正科学的用眼科普和正确的保护和康复方法,在当下的环境中线的尤为重要。随着每年“全国爱眼日”的宣传推广,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说,大家面临的眼健康问题并不相同。
对于学龄前的婴幼儿群体来说,屈光档案的建立和眼部疾病的早期筛查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一份完整、详细、科学的屈光检查和眼部体检不仅能够帮助家长准确掌握孩子的屈光状态,还能够及时筛查出眼部相关疾病,如斜视、弱视、视网膜发育不良等。对于学龄期的儿童来说,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需要重点关注。
“我国儿童青少年视力问题日益严峻,呈现出高发、低龄化、重度化的趋势。不仅给儿童青少年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对学习、就业乃至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24年4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眼科学与视觉科学系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青光眼与视神经疾病学科主任孙兴怀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一场专业论坛中如是说。
事实上,上海在青少年护眼科普工作正不断展开尝试。2023年,上海市科委“儿童和青少年眼健康课程课件开发”的课题结出成果,原创科普读物《皮皮爱眼大作战》受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与认可,孙兴怀为其做序推荐时也透露出目前工作的短板:“我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发现,很多家长关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视力健康有两个现象,一是一旦发现孩子视力不良,就病急乱投医;二是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如何帮助孩子认识眼睛,保护眼睛,缺少科学爱眼的基本常识。”
与此同时,深耕儿童视力保护与视觉功能训练的“专精特新”企业也在创新赛道上不断贡献力量。
患有单眼弱视的西安4岁景姓女孩,通过互联网使用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思明堂儿童弱视训练软件,持续3个月后,她的矫正视力从0.2提升到了0.8,进步6行,显示弱视痊愈,进入巩固期……类似既省去跑医院费时候诊、家长陪护备受舟车劳顿辛苦,又收获明显成效的案例,近10多年来不胜枚举。
不仅如此,上文中孙兴怀为之做序的科普读物《皮皮爱眼大作战》也出自思明堂。
据上海思明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凯瑜介绍,思明堂采取互联网医院模式,依托上海多家三甲医院眼科的专业力量,运用数字化手段,在全国范围,对患有弱视、斜视、散光、近视的群体,进行远程视觉训练。
此外,他表示思明堂在深入研究国际上先进的眼科学和视觉训练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视光学、中医经络、儿童心理学,独创“眼、心、脑”相结合、针对儿童弱视、斜视、散光、近视的训练系统(简称为EHBS视觉训练系统),作为医院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
“儿童弱视难以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有效手段是进行视觉训练,让沉寂的视细胞和眼神经有效工作起来。”据杨凯瑜介绍,儿童弱视越早干预越有效,超过12岁很难治愈,治疗弱视的过程是家长陪孩子与时间赛跑,需要一鼓作气直至痊愈,否则很容易出现反复,形成顽疾,最终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另外,患有斜视、散光、近视的儿童和青少年,人数比弱视更多,且都适合远程训练,不必频繁跑医院即可获得良好的训练成效。
关于小眼镜”问题、全民眼健康问题,全社会仍有较高关注度,2025年全国两会在即,此类问题将再次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常委李世杰曾呼吁,重视青少年用眼健康,控制课堂电子屏幕使用时间,筑牢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防护墙”。
全国人大代表范先群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曾多次组织团队前往7个省市区的城市和乡村调研,对5万余名家长、学生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用眼负荷大、缺乏户外活动、睡眠不足、不良用眼习惯,是导致儿童眼健康问题的重要诱因。
他提出要落实综合防控手段,包括学生减负、增加体育课时等,保障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低年级学生每天至少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全国人大代表孙丰源在2024年的公开采访中指出,“提高全民的青少年近视眼防控的意识,通过社会的广泛宣传,明确近视眼的危害以及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家庭、学校、医疗机构都是近视防控的主体责任者。”
整体而言,中国青少年视力健康保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