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在《六姊妹》的大结局里,隐藏着令人心寒的恶意,尤其是陈克思横尸臭水沟,以及养女光彩对陶忆敏的报复,这一系列情节宛如一把利刃,撕开了人性与命运交织的复杂画卷。
“光彩…… 光彩……” 原著中,这微弱而绝望的呼喊,成了陈克思生命最后的绝响。彼时,双目失明的他正在家中休养,平静的生活被陶忆敏带来的噩耗打破 —— 女儿光彩出了车祸。心急如焚的陶忆敏匆匆赶往医院,陈克思也口中喃喃念着光彩的名字,拖着虚弱的身躯跟了出去。他以为,那走了无数次的熟悉道路,早已深深烙印在脑海中,即便双眼已无法视物,也能顺利前行。然而,命运的无常如同深渊,一个被掀开的井盖,让陈克思失足坠落,最终命丧臭水沟。这位曾在人生舞台上闪耀过的人物,就这样以一种灰溜溜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怎不令人为之唏嘘。
在《六姊妹》这部作品中,有三位学历颇高的人物,可作者却给了他们极其悲惨的结局,这似乎在暗示着,即便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人生也未必能圆满顺遂。
陈克思,作为陈家的长子,无疑是家族中最有出息的那一个。他学业有成,在大学任教,一心追寻马克思主义,甚至将本名改为陈克思,展现出对信仰的执着。陈老太太对他改名一事多有不满,可陈克思不为所动,依旧坚持自我。他接受过高等教育,思想开明,不愿被旧俗的枷锁束缚,这种独立的个性使他在陈家显得格格不入。陈老太太虽以他的成就为傲,却并不喜欢这个不受自己掌控的大儿子。与其他对陈老太太毕恭毕敬的兄弟姐妹相比,陈克思的思想更为独立,他是一个完全脱离父母掌控的存在。
在大学任教期间,陈克思遇见了陶忆敏,这个他此生最爱的女人。陶忆敏出身平凡,却凭借自身努力冲破了家庭背景的限制。陈老太太却因陶忆敏学会计这一原因,对她心生不满。在陈老太太眼中,陈克思本就难以管教,而陶忆敏的独立更是让她的权威荡然无存。但陈克思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心意,即便没有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他也毅然决然地娶了陶忆敏。这种在爱情中不顾一切的勇气,是陈克思最可贵的品质之一。
从现代的眼光来看,陈克思无疑是个十分优秀的男人。他工作体面,并非妈宝男,疼爱妻子,还顾家。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他却成了异类。陈克思与陶忆敏结婚时,陈老太太没有给予任何资助,二人凭借自身的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小家。成家后,他们并未与陈家断绝往来,依旧保持着正常的交往,还会按时看望陈老太太。陈卫国结婚时,陈老太太要求陈克思夫妇出钱,他们也毫不犹豫地拿出了钱。可以说,他们已经做到了问心无愧。
陈克思和陶忆敏在那个时代最大的 “过错”,便是没有孩子。小说中未提及究竟是谁的问题,但十多年没有生育,这在传统观念浓厚的家庭中,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在陈卫国结婚前,陈克思夫妇并没有领养孩子的打算,这足以看出陈克思对陶忆敏的深情,他爱她,愿意接受没有孩子的生活。
陈克思堪称全剧真正的宠妻狂魔,家中大小事务皆由陶忆敏做主,他对妻子言听计从。即便没有孩子,他对陶忆敏的爱至死不渝。陈克思人生中唯一的瑕疵,源于母亲的不公平对待。同样是儿子,陈老太太却明目张胆地偏心陈卫国,这不仅深深伤害了陈克思的心,也让陶忆敏感到委屈。也正因如此,陶忆敏不太愿意与陈卫国一家来往。陈老太太在世时,陈克思夫妇为了老太太,还会与弟弟一家保持联系,可老太太去世后,两家人便逐渐疏远。
陈卫国去世后,陈克思夫妇对陈光明和何家文并没有过多的付出。尽管陈克思在陈卫国去世前答应会照顾他们,但何家文的态度却并不友善。何家文一直认为,陈克思夫妇有钱且没有孩子,而陈光明是陈家唯一的血脉,他们就应该毫无保留地照顾陈光明。这种想法无疑是自私且无理的。实际上,陈克思夫妇的钱都是自己辛苦赚来的,而何家文和陈卫国的钱大多来自陈老太太的补贴。何家文与陈克思夫妇绝交的原因更是现实而露骨,仅仅因为陶忆敏在他们面前炫耀了自己的皮衣,何家文便觉得陶忆敏是故意炫耀。可她却忘了,当初自己享受陈家优待时,从未替陶忆敏说过一句公道话。
后来,光明考上重点高中,开学在即,何家文竟催促光明去大伯家要钱,理由是两个姑姑都给了,陈克思夫妇也必须给。光明在大伯家受到了冷遇,连杯水都没喝到,走时只拿到了一百块钱。即便如此,何家文仍不罢休,让家丽上门又要了些钱。陈克思夫妇给这些钱,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体面,毕竟他们没有沾陈家的光,不给钱也无可厚非。
陶忆敏一生悲剧的根源,在于她太过体面,不争不抢不闹。即便给了钱,何家文也没有丝毫感激,反而觉得理所当然,无休止地向陈克思夫妇索取。光明上大学后,与陈克思一家彻底断绝了来往。
作者对陈克思夫妇的恶意,从他们的结局便可窥见一斑。光明考上大学后,陈克思夫妇的境遇急转直下。光彩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陈克思又聋又瞎,患上了无法手术的白内障,只能在家中忍受痛苦。他的情绪变得反复无常,而光彩毕竟不是亲生女儿,对他感情淡薄。陈克思渴望女儿的陪伴,可光彩有自己的生活,陶忆敏又将全部心思放在女儿身上,这让陈克思倍感孤独和无助。
更令人心寒的是,因为何家文的缘故,光明一直怨恨大伯父一家,得知陈克思的遭遇后,他没有丝毫同情。光彩的结局同样令人唏嘘,她嫁入豪门,却因不能生育被婆家赶出家门。
陈克思的离世更是一场悲剧。八月十五,本是团圆的日子,他想与陶忆敏赏月谈诗,可陶忆敏却因光彩出车祸的电话而匆匆离去。陈克思心急追赶,最终失足坠入臭水沟。这位体面了一辈子的教授,以如此不体面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陈克思死后,陶忆敏的生活也陷入了黑暗。光彩的亲生父亲在陈克思去世后,想认回光彩,光彩的亲生母亲身体不好,也希望她能陪伴左右。而光彩从小就知道自己不是陈克思夫妇亲生的,却一直享受着他们的宠爱。如今亲生父母要求她认祖归宗,她没有拒绝,甚至变本加厉地花着陶忆敏的钱,还常常陪伴在亲生父母身边。这无疑是对陶忆敏最狠的报复,她明明知道陶忆敏如今只有自己,却依旧如此绝情。
“陶先生连着做噩梦,时常午夜惊醒,但环顾四周,空无一人,只有院子里的那只灯泡亮着,她永远不肯关。” 陶忆敏的晚年,孤苦伶仃,被噩梦缠绕,失去了陈克思的守护,她的生活充满了凄凉与无奈。《六姊妹》中陈克思和陶忆敏的故事,是对时代、人性和命运的深刻剖析,令人感慨万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