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年初中国出境游市场的重启,中国居民出境游的意愿不断恢复。根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内地出入境人数约2.91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83%,相较2023年同比增长41%。
旅业链接搜集了2024年各洲主要国家的中国游客数据,从数据中看看中国游客出国玩有哪些新特点与趋势——
1
数据速递
2024年各洲主要国家中国游客数据
2
数据观析
2024年,中国游客出境游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复苏态势,但各区域的恢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1.亚洲市场领跑全球:
日本:中国游客数量达687万人次,占比18.9%,同比激增188%,创历史新高,显示出中国游客对日本旅游的强烈需求。
泰国:尽管受安全担忧影响,中国游客数量仍为最大客源国,达到670万人次,但增速放缓,预计2025年春节期间的增长将低于预期。
新加坡:得益于30天互免签证政策及航空运力的恢复,中国游客数量已恢复至2019年的85%,达到308万人次。
哈萨克斯坦:据哈萨克斯坦国家通讯社近日报道,2024年,超65万名中国游客前往哈萨克斯坦。
迪拜:中国游客数量增长至82.4万人次,阿联酋整体旅游吸引力不断提升。
马尔代夫:2024年中国游客人数达到26万人次,约占国际游客总人数的13%,成为马尔代夫第一大客源国。
2.欧洲市场表现较为强劲:
德国: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2024年1月至8月,中国游客在德国的过夜数达到119万,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62%。
西班牙:中国游客数量已完全恢复至2019年水平,达到64.8万人次,人均消费高达 2958欧元,总消费额较疫情前增长17%。
俄罗斯:无签证政策的恢复及电子签证的便利化,使得中国游客数量翻倍至170万人次,成为俄罗斯最大客源国。
英国:预计2024年赴英中国游客将增长76%至64.7万人次,2025年有望全面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3.相比之下,北美与澳洲的恢复相对滞后:
美国:中国游客数量仅162万人次,恢复至疫情前的50%,在国际游客总量中占比微弱。
加拿大:中国大陆游客数量30万人次(1-11月),恢复速度较慢。
澳大利亚:中国游客数量恢复至2019年的60%,达到82万人次,消费恢复至77%。
3
趋势前瞻
消费升级与高端化趋势日益凸显
中国游客出境游的消费水平显著提升,高端化趋势明显。
1.人均消费显著增长:在西班牙,中国游客人均消费高达2900欧元,日人均消费398欧元,停留时间7.3天,总消费额超疫情前17%。在日本,受汇率影响,中国游客在高端购物、文化体验上的支出有所增加。
2.自由行比例大幅提升:在西班牙,中国游客自由行占比从56%升至85%,个性化、深度游需求不断上升。
政策与交通便利性成为关键驱动力
签证政策的优化和直飞航班的恢复与加密,对中国游客出境游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1.签证政策优化:俄罗斯恢复无签证旅游及推出电子签证,中国游客数量翻倍。新加坡的30天互免签证政策直接拉动了游客增长。泰国对中国游客的免签政策持续至2024年11月,但安全担忧部分抵消了政策红利。
2.直飞航班恢复与加密:北欧地区北京-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航班恢复至每日一班(夏季)。捷克北京-布拉格直航的恢复,推动了游客数量的显著增长。
中东目的地与深度游兴起
中东地区和小众目的地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1.中东吸引力增强:迪拜中国游客数量增长39%,成为中东地区的领跑热门目的地。阿布扎比国际游客增长26%,文化艺术活动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
2.小众目的地受青睐:斯堪的纳维亚三国(芬兰、挪威、丹麦)的中国游客客夜量翻倍,商旅与极光旅游需求旺盛。马来西亚中国过夜游客达328.7万人次,同比增长181万人次,成为第三大客源国。
节假日效应与安全因素影响显著
节假日集中出游和安全与地缘因素对中国游客出境游的影响显著。
1.节假日集中出游:在西班牙,中国节假日期间旅游需求高涨,消费集中释放。泰国春节假期中国游客数量增长30%,但受安全担忧影响增幅低于预期。
2.安全与地缘因素制约:泰国的安全担忧导致中国游客数量增速放缓,预计2025年将减少7%。中美关系及航班恢复缓慢也制约了美国游客数量的增长。
可持续旅游与文化体验需求上升
日本在2023年3月制定的第四次观光立国推进基本计划中,提出了三个支柱:“可持续旅游”、“扩大消费额”和“促进地方游客吸引”,有效推动了地方旅游和文化遗产体验。
中哈旅游年,中国游客对哈萨克斯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表现出浓厚兴趣,中国游客前往哈萨克斯坦的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229%。
欧洲多国如捷克、西班牙等的历史遗迹、文化艺术场馆也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深度探索。
2024年中国出境游市场呈现出“复苏分化、消费升级、政策驱动、深度体验”四大特征。欧洲与亚洲市场恢复强劲,北美市场滞后;自由行、高端消费占比提升;签证便利与直航恢复是关键增长引擎;游客需求从“打卡式旅游”转向文化深度游与可持续体验。
未来,各目的地需针对中国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如安全、便利性、文化体验等,制定精准策略,以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同时,也应关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策略,应对可能的市场波动。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