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01

那天凌晨三点,我睡得正香呢,就被客厅里“咚”的一声闷响给惊醒了。我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推开房门,就瞧见 72 岁的老妈正跪在地板上捡碎瓷片。

她那睡裤膝盖的地方渗着血,血还混着打翻的芝麻糊,黏在地砖上,那场面,别提多狼狈了。老妈一边捡一边嘟囔:“就想给你炖个冰糖雪梨……”她攥着碎瓷片的手还在发抖。

这已经是老妈来郑州后第三次深夜跌倒了。上次是碰倒电水壶,把脚背给烫伤了;上上次更离谱,被门槛绊倒,额头都撞青了。

我蹲下身的时候,眼角的余光瞥见茶几上摆着从老家带来的黄历。那被红笔圈住的“霜降”二字,格外刺眼。在我们老家,霜降这个节气要喝润肺汤,老妈肯定是记挂我连着咳了半个月,才摸黑起来熬汤。



02

要说当初接老妈来郑州,可没少费周折,全家开了三次会议了。

在洛阳教书的弟弟还特意算了笔账:“咱郑州这两居室,月租 4500,找个住家保姆得 5000,大姐工资才 8000……”最后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老妈住我家,三个子女每个月各转 2000 块钱。

可现实啊,比这数字残酷多了。老妈有糖尿病,那智能药盒她根本看不懂,老是把某某素当成某某的打。她也听不懂河南话,去菜场买菜,有一回被多收了十块菜钱。她还特别害怕迷路,整天就在小区方圆 300 米的地方转圈。

有一天在社区医院,护士指着血糖仪上的 11.8,开玩笑说:“阿姨今天偷吃甜瓜了吧?”老妈一听,突然就哭起来:“在老家这时候,满山的桃子任我摘……”



03

这事儿可把家庭微信群给炸开锅了。

弟媳先说话了:“要不送回洛阳?我爸妈住的养老院一个月才 3000。”弟弟马上反驳:“但妈去年体检有房颤,县城医院能行吗?”

小妹也赶紧发言:“我查到家政平台有日间照护,早八晚六,一个月 3500。”这会议里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小妹刚生二胎,工作都辞了;弟弟还背着 150 万的学区房贷。而我呢,这个全家学历最高的女儿,躲在公司厕所偷偷算账:要是申请居家办公,每个月 8000 的工资得砍到 5000。

最后啊,方案写在了老妈病历本的背面:送社区托老所(日托120一天),安装 24 小时监控(初装2500),三兄妹轮着值夜班(我负责周一到周三,弟弟周四到周五,小妹周末)。



04

那天送老妈去托老所的时候,她手里攥着从老家带来的佛珠,突然就不肯下车了。她嘟囔着:“张阿婆说这里像幼儿园……”眼睛盯着活动室墙上的卡通贴纸,声音越来越小。

我蹲下来给她系鞋带,瞧见老人鞋垫下面压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老爸在世的时候,我们全家在龙门石窟拍的合影。照片背面还有老妈歪歪扭扭写的字:“陇海路 某某号 3号楼 2 单元,找不到家就打这个电话”。

午休的时候,我收到托老所发来的照片。嘿,老妈正教其他老人剥核桃的老家手法呢,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她那灰白的鬓角上,还挺温馨。护工也发了语音过来:“阿姨今天吃了两大碗烩面!”



05

可好日子没过多久。

昨夜下暴雨,监控警报器突然“嗡嗡”响起来。我一看画面,老妈光着脚站在阳台,正用长柄雨伞够被风吹走的睡衣呢。我心急火燎地冲回家,老妈像个犯错的孩子,缩在沙发角,小声说:“那件是你爸送的……”

这会儿我握着老妈布满针眼的手,又想起医生说的“认知障碍前兆”。这时候家庭群又跳出新消息。弟弟说:“要不我辞职……”小妹也说:“姐,我找到份夜间客服的工作。”我望着抽屉里的降薪申请单,咬咬牙,把原计划买化妆品的钱转进了“照护基金”账户。

窗外的玉兰花树含苞待放,老妈忽然哼起了老家的童谣:“小板凳,你莫歪……”我悄悄按下了录音键。在这一刻,至少我们一家人还能抓住彼此的温度。



(感谢您的点赞❤️、支持和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