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理想国”发布了美籍华人公知画家陈丹青的访谈。

陈丹青回忆道:“我很幸运,我年轻时就出名了,不是现在这种在网络上、在媒体上出名,而是因为那时候画画的人不多。小圈子里大家很快就知道,哦,有这个人,你叫陈丹青啊,原来你就是丹陈青。我差不多在20岁前后就是这个样子。”他感慨道,自己很早就过了虚荣心这一关,看到很多人到30岁、40岁还在为不被人知而痛苦,而他却从未有过这样的困扰,因为他早已尝过成名的滋味。



他还提到,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印成印刷体,出现在书上一幅画下面时,那种虚荣心便得到了满足。“其实很多人追求的就是让人知道,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手机里有那么多自媒体,那么多人在乎流量,就是渴望被人知道,渴望被人围着。十个也好,百个也好,越多越好,人天生就是这个样子。”陈丹青引用了安迪·沃霍尔在60年代的预言:“将来每人成名15分钟。”在他看来,如今这一预言已成现实。他在手机上划到很多农村的男男女女,老少皆有,拍摄的胡闹视频,时长不过两三分钟,却让他深受触动。“正好就是安迪·沃霍尔所说的,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他认为,一旦出了名,虚荣心也就放下了,否则就会陷入焦虑。





谈及真实的自我,陈丹青表示:“真实的自我需要有个衡量标准,怎样你才觉得是你真实的自我,因为一个人一辈子可能是一生的命题,你都不知道你的自我是什么,人最不了解的是自己。”
今年72岁的陈丹青,对衰老有着深刻而坦然的认识。他回忆起与木心的交往,当时他才29岁、30岁,木心羡慕他:“你的时间银行里还有好多钱。”如今,陈丹青感慨,当自己到了60岁、70岁时,时间账户里的钱真的不多了,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用完。“你的反应无非是两类,一类是焦虑,越来越焦虑;还有一类就是无所谓。我在临近60岁、70岁时,会有焦虑,但不严重,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认真焦虑过,不过还是会有,会想:我马上60岁了啊,我居然70岁了,但都只是很轻微的念头,一闪而过。”他非常接受衰老,不怕告诉别人自己的年龄,也不会对此敏感。“就像所有人的本能一样,你会知道自己下半年和上半年已经不一样了,比如蹲你下和站起的速度,能站立的时长,还有在这个年龄可能会有的毛病,包括配眼镜时度数的增加,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你,你老了,不要抗拒这件事。”





陈丹青还提到,他回国那几年,杨宪益已经九十多岁,有人估计他能活到100岁。杨宪益一直抽烟,这让他很受鼓舞,想着自己也能抽到那么老。杨宪益还经常说:“无所谓。”陈丹青表示,他不太愿意谈人生鸡汤类的话题,因为这类话题很难谈得诚恳,但他很确实接受慢慢老去这件事。
大家觉得他说的是真诚的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