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网友发帖,表示在杭州花圃的几块大石头上刻的内容很奇怪,大部分文字没见过,不知道是什么字体,也不知道怎么读,像缩写简化的汉字,又类似日语假名和注音符号。上面究竟刻了些什么?我们记者找到了这几块石头。


2月19日上午,在杭州花圃东门广场两侧,记者找到了网友所说的这十块石头。石头上刻有一些字符,这些字符偶尔有“一”“三”这些大家能够理解的字符,但是绝大部分字符,却更像是笔画和数字的结合。记者随后咨询了花港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原来,这些字符是古代乐谱,在五线谱和简谱引入前,前人就是通过这些符号记录乐谱,弹琴唱曲。像眼前这块石头上刻的乐谱《幽兰》,是目前现存的唯一以文字记录乐谱的曲子


西湖风景名胜区花港管理处工作人员 陈柯宇:

曲子是以孔子托辞于香兰这么一个典故为创造背景,右边是歌词部分,左边是弹奏技法,一些食指中指的指法在谱子上如何弹奏出来,但是这个方式表达一个音符,需要用一大串文字去解释。


除了《幽兰》之外,其他几块石头上还刻有不同的乐谱形式,像《古怨》《胡笳十八拍》运用的是唐代开始兴起的减字谱。减字谱改变了之前文字记录乐谱“一个音符要用一行字来叙述的”形式,而是用一个字集中体现左右手指法。


西湖风景名胜区花港管理处工作人员 陈柯宇:

一个字就能代表一个弹奏手法,主要分成上下两部分来看,上面的字写着“大”“九” 就是右手的指法,下面是左手的指法以及弹奏的弦数,这样就能用一个字来描述,如何在古琴上弹奏出音符,有点类似我们现在的吉他谱。

此外,其他石头上还分别运用了敦煌乐谱、俗字谱、以及明末清初流行的工尺谱。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乐谱都是20多年前,刻在石头上的。


西湖风景名胜区花港管理处工作人员 陈柯宇:

这些是西湖西进工程时期所刻写的,我们中国古代有非常璀璨的音乐文明,乐谱就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记录我们中国古代的乐谱和音乐方面的文化。

那说了这么多古乐谱的知识,相信大家都和小编一样,十分想听一听这古乐谱所弹奏出来的乐曲是怎么样的,接下来我们就去到浙江音乐学院,通过学校古琴专业的学生的演奏,来一起感受这份千年古韵。

‍‍‍‍‍‍‍‍‍‍

杨雨演奏的古琴曲正是碑刻上的《阳春》一段,它是由古代歌曲《阳春白雪》演变而来的古琴曲,表现的是万物回春之意,虽然只有短短的二三十秒,但仿佛有一种排除杂念,静心凝神的魔力。杨同学表示,碑刻上的《阳春》一段用的是古代的简字谱,起源于唐,成熟于宋,特点就是简洁明了。


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琴专业大二学生 杨雨:

“简字谱”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字简化了,我们以第一个音为例,上面好像写的是一个我们常见的草字头,再加上一个钩,钩子的钩,这样一个字,然后它把中间的去掉了,然后加上音,就是散勾一弦,然后简字谱的上半部分是我们左手的演奏部分,下半部分是我们右手的演奏部分,所以这两个部分一结合起来,我们就知道,到底是在哪个位置,哪个音高去弹奏。


除了《阳春》,碑刻上的另一首《古怨》是现存最早的琴歌曲谱,由南宋文学家姜夔所创,是难得的声乐文献


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琴专业大二学生 杨雨:

作曲的时候,还加上了古琴的指法,现代也能弹出来姜夔所作的《古怨》,是非常古老的。

杭州台记者 李晴洋 陆子翔 张帅 张帆俊报道

值班编辑:王紫衿一审:张丽莉

二审:余婕终审:沈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