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广西区域内曾被撤并了近四十个县,但在民国时期,也有几个被撤并的县级行政区域,比如奉议县,恩阳县,等等。
就说奉议县,建置于民国元年(1912年),由当时的奉议州改置而成,大概在今天百色市田阳区田州镇兴城村,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奉议县和恩阳县合并,组成了田阳县,由此,“奉议”这个地名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广西的一个曾经的地名。
好好的一个奉议县,为何偏偏被撤并了呢?
早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一个田州人曾伯龙出任奉议县长,曾伯龙的历史评价可不怎么好,据说自小就凸显出其劣性,长大后在当时广西省立第五中学读书没毕业就被开除,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后来竟然还混当上了当地的小学校长,到1924年又混上奉议县长职。
他当上县长的第一件事,就是搬县署,就是把奉议县的治所,搬到他的老家田州镇上(今兴城村搬到田州镇),这样他回家就不用渡右江了,这就有点像当年旧桂系陆荣廷搬省会桂林到南宁的做法差不多了,怎么方便自己怎么来。
他在任上,也没有什么好政绩,反倒是把贪腐一套发挥得淋漓尽致,1928年黄旭初巡视到地方的时候,据说每天收到几百封控诉他贪污暴戾、鱼肉百姓的罪状信函,最后在1930年被枪毙以平民愤。
可能有这个原因,以及后来百色起义爆发,区域建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奉议,恩阳等右江沿江各县都为中心区,区域内有过重大的历史变化,所以,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前后,当时的广西省府作了一个全省范围的经济调查之后,最后把经济情况综合排名为四十四位,一个三等县的奉议县给撤并了,和恩阳县合成了田阳县。
奉议,这个名字,实际上起源于宋代。
当年侬智高起义时,引发岭南地方大乱,宋皇祐五年,宋廷派出狄青南征,一举平定侬智高,为了稳定地方,朝廷分封有功勋的将士驻留地方,由此,在此地设立了一个奉议州。
最初设立的奉议州城,现在地址对不上,只知道宋代初设,原为静江节度使管辖,后归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宋时统领邕州羁縻州县峒的官府名),也算是一个军管地,到元大德年间(1297-1307)曾经筑过土城。
但在明洪武初,由田州的黄氏土官管理奉议州,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龙州地方发生了兵乱,地方行政改革,大明朝官府留下官兵驻守,因此,把奉议州撤销降为卫所,成立了奉议卫,因此,又搬迁到当时一个叫紫林村的地方。
但很快又重新立黄氏土官重掌州事,复置为奉议州。
但实际上,关于明清时期,奉议州改设成奉议卫所,以及奉议州的改土归流,废土官为流官,各种时代的史籍的说法都不一样。
如明代《广西通志》,清康熙,雍正两版《广西通志》,清光绪《镇安府志》,明《土官志》等等,对这两件地方大事的记载都不一样,各有各的论点。
那奉议州的土官故事,改土归流故事,可就得另外说了。
只知道奉议州一直沿续到民国初年,由于时代改变,广西全省取消府,州这些行政,只留县制,奉议州就成为了奉议县。
而也因为历史的种种变故,奉议的治所也一度搬迁多变,从最初的宋代奉议州治,到明代的奉议卫所,再到后来民国的奉议县治,数次搬址,这就是很复杂的人文过往了,而如今,“奉议”之名也消失于世,一些历史过往也就比较难寻了。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