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事街道压根就没必要效仿一些体制内单位进行35岁年龄限制。


▲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道办事处发布的一则环卫工人招聘公告,引发热议。图/IC photo

|王言虎

年龄大了就当不了环卫工了?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道办事处发布的一则环卫工人招聘公告,引发热议。这则公告的招聘条件提到:年龄35周岁及以下,持有汽车驾驶证照者可以适当放宽至40周岁。

有意思的是,当记者询问,环卫工人招聘年龄设置在35岁以下,是否太过年轻?工作人员称,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行业,认为环卫工作只有年龄偏大的人才会选择。

一句“不能戴有色眼镜”着实把围观网友看蒙了:究竟是谁在戴有色眼镜?网友反对这则招聘中的年龄标准设置,不是看不起环卫这个行业,只是单纯认为,35岁以下的门槛限制,非常不合理,甚至相当荒唐:35岁以下的年轻人当然可以去当环卫工,但35岁以上的怎么就不行了呢?

反倒是,一直以来,在我国从事环卫工作的人群以60后、70后为主。倒不是说环卫工这个工种只有60后、70后能做,而是这个岗位从工作性质来讲,技能要求不高,但相对稳定,只要能吃苦,就能获得比较稳定的经济保障,很适合中老年人“再就业”。实事求是地讲,基于个人成长与世俗的职场体面而言,很多年轻人是不太愿意进入环卫行业的。

所以,广州这个街道的招聘就陷入了一种双重尴尬:明明与这个工作适配度更高的是年龄稍长的劳动者,但当地却一刀切将35岁+人群排除在外;而这个工作,其实又不算年轻人特别理想的岗位,当地却偏偏要从他们中挑选。这就很拧巴了,已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职场歧视,而客观上形成了一种违背市场规律的资源错配。

仔细对照招聘公告,与以往一些环卫单位招聘大学生进入管理岗还不一样,广州这个街道明确招聘的岗位就是环卫工人,是要进行一线操作的。当地也明确,这次招聘不属于公务员和事业编制。所以,涉事街道压根就没必要效仿一些体制内单位招聘设置35岁年龄门槛的做法。更何况,已经有很多地方放松了这个要求。

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有一定的招聘自主权,但在行使这项权利时,既要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公平就业,也要充分尊重现实,认清社会生活与就业市场运转逻辑。一味跟风对标35岁标准,很容易闹个大笑话。

最新消息显示,当地发布情况声明称,已认识到此前岗位条件设置不合理问题,将立即进行整改优化。积极听取反馈并及时调整,这理所应当,更重要的是,要打破刻板思维,避免此类情况再次上演。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王言虎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张彦君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