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戏看着有点尴尬,笑点和台词都偏幼化,估计是为了照顾全年龄段的观众。

2.剧情和前些年的《姜子牙》《新神榜·杨戬》差不多,都是正邪反转、权力阴谋那一套,早就成了国漫的常见套路。《哪吒2》和它们的区别就是特效更好,剧情漏洞也少些。不过,《哪吒2》的剧情没啥新鲜感,估计也是为了合家欢,用了比较保险的套路。



3.殷夫人死了,哪吒就爆发了,我就想,克林祭天的时候法力不是挺厉害的嘛。

4.哪吒和敖丙的对话,感觉就像言情剧里的男女主。

5.石矶娘娘的人物形象让我想起了《成龙历险记》里的波刚。不过小朋友们还挺喜欢她,每次她一出现就兴奋地指着屏幕喊:“看!老妖婆来了!”



6.太乙最后大战几乎没用啊,他不是还有bug道具山河社稷图吗?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真让太乙真人放大招,估计画面特效又要烧经费了。

7.对白和台词有点割裂。为了符合古代背景,偶尔会冒出几句“之乎者也”,但又夹杂了一些网络词汇,比如“戏精”,显得有点不伦不类。李靖的配音也有点拖调,感觉像是少年人在扮老。

8.笑话为了全年龄段妥协还是有些低龄化。

9.高票房理由和第一部一样,质量过硬,同档期没有对手。



《哪吒2》观后感:画面给十分,剧情给七分半。

大年初一我就看了电影扫雷报告,只有《哪吒2》评价好。如果有三部评分不错的电影,我肯定一天看一部。但现实是我看了《哪吒2》三次,冲着特效去的。

要是其他电影口碑也不错,《哪吒2》的票房肯定受影响。春节档一家人看电影,一般就是买四五张票。听说今年春节档竞争挺激烈的,宣传方估计是看准了它的合家欢属性。



表姐一家本来打算一天看三部电影,结果《哪吒2》散场都十点半了,其他场次早就结束了。要是像去年那样同期有好几个质量不错的动画片,哪吒的票房神话估计也难延续。

现在家长带孩子看电影,十个有八个是冲着IP去的。要是遇到《深海》《长安三万里》这种高分神作,谁还顾得上二刷哪吒三头六臂的英姿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