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如果有人随意砍伐小区里的树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日前,在共和新路街道爱心寒托班的课堂,孩子们在思考后,争相举手回答问题……这是“小何普法”深入社区,开展法治宣传的生动一幕。
近年来,共和新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以“小何普法”品牌为支点,创新推出“点单式”普法服务,将法律知识融入社区治理一线,用“蓝色力量”守护居民幸福生活。
精准对接需求,群众“点单”,普法“上菜”
如何让法律宣传“接地气”“冒热气”?
“小何普法”的答案是:
群众需要什么,普法就讲什么!
共和新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主动融入街道基层治理体系,联合社区、网格建立“需求清单”机制,通过走访调研、线上问卷精准捕捉居民关切。
针对不同群体“定制菜单”,如:针对青少年,使用动画视频、互动游戏讲解文明习惯、公共设施保护;针对园区商户及白领,开设“午间普法沙龙”,解析“门前三包”、空调外机设置、广告设置等规范;针对老年人,结合防诈骗宣传,揭露违规占道卖药陷阱。
在爱心寒托班课堂上,“小何普法”则是将社区常见的不文明行为设计成了“文明行为连连看”闯关游戏,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学会识别乱贴小广告、楼道堆物、破坏绿化、垃圾分类等问题,争当“社区文明小卫士”。
双向互动赋能,从“单向输出”到“共治共享”
“点单式”普法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基层治理活力的“催化剂”。“小何普法”创新“普法+”模式,让法律宣传与问题治理形成闭环。通过技术赋能,设计线上、线下“普法点单”问卷,居民可预约主题课程、申请上门宣讲。通过形式创新,推出“普法盲盒”“情景剧演绎”“法治手作”等活动,吸引各类群众参与社区事务。
针对寒托班学员反映的“楼道堆物”问题,则是联合物业开展专项整治做到法治延伸,让普法不仅停留在知识传播层面,更是推动问题源头治理的“蓝色力量”,实现“普法宣传—问题发现—联动整改”全链条响应。
谈家宅社区通过普法课程孵化出“楼组督导队”,居民主动参与监督非机动车安全停放、乱堆物等行为。“以前觉得法律离我们距离很远,现在发现它就在‘家门口’!”一位社区志愿者感慨道。
蓝色力量暖心,让法治成为社区温情底色
从品牌机制创新到精准普法实践,再到治理效能转化,“小何普法”不仅解决了法律宣传“最后一公里”问题,更通过柔性化、互动化的方式激活了基层治理内生动力,用法治思维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截至目前,普法活动已覆盖街道四个街区,解决群众关切问题70余件,推动形成“普法促自觉、自觉助自治”的良性循环。未来,“小何普法”将继续深耕基层,让法治之光照亮社区每一个角落。
记者:罗欣悦
编辑:梁慧
信息来源:共和新路街道采编基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