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致追求效率的社会,总会有人站在时代前列,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写出激发人心的励志故事。但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种人,她/他会让你叹赏:对于自己的人生,竟可以做出这样的选择。
作家吉井忍走入日本的大街小巷,历时七年,采访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探访12种主流秩序外的格外活法。
有人早上起床在东京街头回收垃圾,晚上在剧场讲段子引得众人发笑,“世上没有所谓的垃圾,但一旦扔掉,它就变成垃圾了。”
有人离开日本面积最大的书店,在南方小岛开了家日本面积最小的旧书店,发现“一旦离开公司职员身份,我真的就一个人了”。
有人19年盖一栋楼,从自己动手浇灌混凝土开始,在只鼓励人成为“消费者”的社会当一个“创造者”……
这些人可能是你的邻居,或商店街角落中一家小店的店主,面对日常无数的琐碎和烦躁,她/他们不着急寻找答案,而是选择接受状态模糊的自己,以现有的能力面对不确定性,留给自己自由思考的空间——面向人生,继续提问,继续追问。
《格外的活法》,【日】吉井忍 著,新经典 | 文汇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本书收录了十二个人的活法,采访时间跨度比较大,包括疫情时段断断续续有七年的时间,其间我跟踪她/他们的变化,不停地更新内容。别人的人生本来就不能复制、只能借鉴,但在这个漫长的伴行状态中,十二个人的经历似乎成了我自己的一部分。
卖鱼老板、编辑、维护一个网站的留学生、摄影师、书店店主、“龙的传人”、艺人、建筑师、文身师、咖啡馆店主,以及画家。若被问及其中一个人代表着什么,我只能说不代表什么。每一个人都不是“奇特人物”,也不太会是家长给孩子做榜样的人物,因为她/ 他们并不在主流赛道上。但不在那个赛道上不意味着无路可走,她/他们选择了不一样的活法,不单是活出自己,与其同时用心固守自己的底线、守住尊严。反过来说,留住自己尊严的过程,逐步塑造出现在的她/他们。
之所以我想到去找她/他们,也是因为自己早就放弃那种赛跑。大学毕业后出国游荡各地,不买房不上班,甘愿落后几圈并用自己的节奏慢跑。在我毕业的九十年代末,以日本经济和日元的强势为背景,这个选择是没有费多少工夫就可以成立的。过了二十年,从北京回到东京的我发现,面临高度老龄化和贫富分化的日本社会,越来越没有余力接纳我这种“无用之人”,能跑的路也越来越窄。然后又过七年,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跳出胜负束缚之后的路,该怎么走下去,这也是我在进行采访的时候一直留在心里的问题。本书内容以访谈形式为主,但人毕竟是时代的产物,除了受访者本身的故事之外,我尽量在文中展现出日本社会的变迁和现状,以及近代历史和人的关系。
她/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也暂时不那么急着寻找答案。看目前的样子,路变窄了,但还可以走。在她/他们的话语里,我听到的不是激发人心的励志故事,而是如何以现有的能力面对不确定性和暧昧的智慧。希望以本书为启,可以跟大家一起讨论更多的可能性和活法。
作者吉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