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这个国家,曾经因为酷热的天气不得不让学校停课。
年复一年,洪水的不断侵袭更是将苏丹超过一半的国土变成了泽国。
每逢雨季,道路上泥泞不堪,交通几乎陷入停滞。
在这种几近“绝境”的恶劣环境下,苏丹萌生了一个看似不切实际的构想——建造一座大坝,而且这座大坝要横跨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这个构想一经提出,就遭到了美国和日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大家都觉得希望渺茫时,中国勇敢地站了出来,接受了这个艰巨的挑战。那么,中国是否最终完成了这项任务呢?
01
苏丹,位于非洲大陆,长期饱受自然灾害的困扰。极端高温导致学校不得不提前放假,洪水的肆虐更是淹没了苏丹国土的大部分。雨季一到,道路泥泞,出行变得异常困难。
尼罗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虽然为当地居民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苏丹的气候呈现出南北截然不同的特点,北部干旱少雨,沙漠化问题严重,土地被黄沙覆盖;而南部则降雨充沛,但过多的降雨常常引发洪水,给当地居民带来灾难。
同时,电力短缺也严重制约了苏丹的工业发展,经济增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苏丹政府计划在尼罗河上修建大坝,但这个计划遭到了美国和日本专家的否定。
他们认为这个计划根本无法实现,因此纷纷退出,并对这个计划表示怀疑。就在苏丹陷入困境之际,中国挺身而出,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中国的决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许多人等着看中国的笑话,认为中国同样无法完成这项任务,简直是自不量力。但他们低估了我们国家的实力。
02
中国在接手这个项目时,面临的困难远超预期,当地的条件极其恶劣,高温天气使得施工人员极易中暑。
此外,沙尘暴频繁发生,对施工机械造成严重损害,给工程进度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技术难题层出不穷,想要阻断尼罗河的难度不言而喻,尼罗河的水文条件复杂多变,洪流分量的设计需要考虑众多因素,而当地的地质条件也十分糟糕,石头风化严重,土地松软,存在许多地质断层。
这要求在地基处理上必须非常谨慎,否则大坝将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
物资供应和运输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原因在于当地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交通状况更是糟糕透顶,这使得大量的大型设备和海量的施工材料根本无法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给整个工程的推进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再加上部分当地工人经验不足,这个项目在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然而,中国的建设者们没有退缩,面对高温环境,他们研发了特殊配方的混凝土,并搭建了空调房,为工人提供了相对舒适的休息环境,有效保障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对于地基难题,他们采用了深层搅拌、高压旋喷等先进技术来加固地基,并通过实时监测灌浆过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在物资供应和运输方面,他们就地取材建立了临时工厂,同时开辟了新的运输路线,还从国内运去了车辆组建车队自行运输,甚至在紧急时刻包机运输物资。
同时,中国的建设者也非常关注环境保护和居民搬迁问题,他们设计了鱼道,实施了全面的水土保持计划,努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中国建设工人的不懈努力下,大坝成功建成。这一成果如同璀璨的勋章,有力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雄厚的实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相关领域不容小觑的强大力量。
03
凭借中国的成功助力,苏丹拥有了强大的电力供应源,为当地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让各类工厂得以高效运转。
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生活,电器的使用不再受限。同时也解决了尼罗河两岸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让曾经因缺水而困苦的人们迎来了希望。
而这个时候,西方媒体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一开始他们对中国嗤之以鼻,等着看中国的笑话,但中国完成这项工程之后,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基建水平是其现代化建设中最具体、最令人赞赏的方面。
而苏丹总统也称赞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是苏丹结束贫困的开始。
这项工程的建设是两国之间友谊的象征,促进了两国的贸易合作。如今双方在能源、农业、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持续深化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机制。
中国为他们提供技术、设备和资金支持,他们则为中国提供资源和市场,双方互利共赢。
而这个大坝也彰显了我国的基建实力与大国担当。面对美日等国“不可能完成”的断言,中国工程师们在短短五年内就完成了这项工程,他们克服了各种困难,运用多种设计技术完成了这个难题。
中国在非洲的基建项目众多,“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为中非合作提供了广阔机遇。
而很多项目不仅提升了非洲的发展水平,也让中国形象在非洲得到了极大提升。中非合作前景一片光明,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
不过这条合作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西方国家常常抛出一些不实言论,企图抹黑中非合作。
但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始终秉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与非洲国家合作,充分考虑非洲国家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与西方以掠夺资源、控制他国为目的的做法不同,中国真心帮助非洲发展,为非洲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赢得了非洲国家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中非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未来必将携手创造更多的发展奇迹。
信息来源
非洲100亿工程!我国“基建狂魔”名不虚传,五年完成二十年的任务--人民资讯
百度百科
中国承建尼罗河上的第二条大坝--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