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全靠人工,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现在有了这些‘大家伙’帮忙,轻松多了!”2月18日清晨,在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的美食街,57岁的环卫工人魏梅香熟练地清理着路边垃圾桶,她身后,冲洗车和机扫车协同作业,高压水枪冲刷,机器迅速清扫,路面很快就焕然一新。
焦店镇早餐远近闻名,郭记、马记等店铺每天清晨吸引众多食客,高人流也带来了巨大的清洁压力。尤其是早6点到10点,油污满地,全靠人工清扫,工作强度极大。魏梅香从早5点30就开始工作,一直忙碌个不停。新华区环卫工作的机械化、新能源化,给她的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晨5点多,新华区的环卫作业就已全面展开。魏梅香只需要人工进行白色垃圾捡拾、果皮箱擦拭,随后小型养护车冲洗道牙石和人行道,紧接着功能强大的机扫车登场。它集扫地和吸尘功能于一体,800mm双刷高效清扫,洒水装置同步喷雾降尘,无论是灰尘、垃圾还是落叶、石子,都能被迅速吸走,清扫效果堪称完美。
在焦店镇这样的高人流区域,环卫车辆利用早餐店下午休息时段,对商铺前的油污路面进行集中冲洗清扫,魏梅香需要做的,只是辅助捡拾垃圾,清洁效果持久稳定。
“人工清扫毕竟有限,有了机器,工作效率、工作效果都有了很大提升。”机扫车司机李浩给笔者算了一笔账。
每辆机扫车单次作业可行驶15公里,清扫面积达60000平方米,一天三次清扫,总计行驶45公里,清扫面积180000平方米。而且刷子十分耐用,每10天才需更换一次,即行驶450公里后才需维护。新华区295万平方米的道路,116条道路的清洁任务,如今一辆机扫车一小时就能清扫10公里,相当于约15名环卫工人的工作量,效率提升数十倍。同时,吸尘和洒水系统有效减少了扬尘造成的二次污染,环卫队伍人数也因此减少了一半。
科技对环卫工作的加持下,新华区环境卫生更上层楼。与此同时,工作实际需求也刺激了科技创新。
“以前养护车冲洗管道只有4米,很多卫生死角管道冲洗不到。我们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将冲洗管分别加长至40米和15米,轻松解决了大型设备难以清理的商铺门前油污、公园广场卫生死角等难题,进一步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也保证了清洗效果。”环卫服务中心主任贺永生说。
在特殊天气条件下,新能源环卫作业车辆更是优势尽显。雨季、落叶季,“机械+人工”的作业模式大幅提高清洁效率;清冰除雪工作中,新增的雪滚车、雪铲车、撒布机、推雪机等机械设备迅速投入,保障道路畅通,为市民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精准识别、高效分类,减少资源浪费;新能源清扫车安静作业,低噪又环保,降低污染。科技的飞速发展,正为我们的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贺永生表示,下一步,在科技助力下,新华区城市垃圾处理将更高效,街道更干净整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来源:平顶山市新华区委宣传部 作者:王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