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这个问题,简单说下。首先什么是“狗斗”?
狗斗是战斗机之间在近距离进行的空中战斗。空对空战斗的现代术语是空战机动(ACM),指的是需要使用单独的基本战斗机机动(BFM) 来攻击或躲避一个或多个对手的战术情况。“狗斗”本质上是空战机动的一个子集,在空战中战斗机的飞行动包括了“狗斗”和其他更多的机动,同时,战斗机的作战任务并不仅仅是“空战”,还有大量其他的飞行动作。
这些飞行动作往往都决定了任务的成败与否,所以,从广义上来说,战斗机的气动设计并不是因为“没有狗斗”了就要被削弱掉了。
咱们先别犟,虽然说现代空战的战术发生了巨大变化,近距离缠斗已经不像一战、二战甚至冷战时期那样频繁出现。随着雷达、远程导弹和电子战技术的发展,超视距交战已成为空战的主流。以至于现代战斗机,如F-22、F-35、歼-20等,强调隐身和信息化作战能力,让飞行员可以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链系统可以在数十公里外发现并攻击敌机,这些措施的确是减少了进入近距离格斗的必要性。让人觉得传统的高机动性虽然仍然重要,但不再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唯一关键因素。
这件事的本质是——打败敌人多了一种或两种手段,让空战更加立体化了。但军事的本质是多方面的利用自己的优势减少自己的短板。试想,在战场上忽然间敌人利用电子干扰或者欺骗手段杀到了面前,那么仗还打不打了呢?你不可能和敌人说,“我们的飞机是用来超视距作战的,不和你打视距空战”。
战场嘛,总有直面对手的时刻。当忽然接敌,就是连牙齿都希望用得上的,在这种前提下,虽然视距空战是一个“万一”要经历的场景,但是也不能不对这种“万一”做出具体的防范措施——这就是军事技术的一个本质。
退一步说,近距离格斗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空战武器和战术的进步。现代空空导弹,如AIM-120 AMRAAM、PL-15等,射程更远、导引头更加先进,使战机可以在远距离上摧毁敌机,而不需要接近目标。隐身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让第五代战机更倾向于利用隐身优势,在对方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成攻击,而不是依靠机动性在近距离战斗中取胜。此外,空战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数据链系统、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控制系统的配合,使得战斗机能够在信息优势下先发制人,而不必依赖近距离格斗来分胜负。
但是,带来的后果并不是气动设计在战斗机上的削弱,而是从强调缠斗能力转向了更全面的作战需求。
现代战斗机仍然需要良好的气动性能来支持超音速巡航能力。以F-22为例,它能够在不开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超音速飞行,这不仅提升了战机的生存能力,也让其在空战中具备更大的战术灵活性。未来的其他战斗机的设计可能会更加注重这一特性,以进一步提高燃油效率和作战半径。
再者,隐身与气动的结合也成为现代战斗机设计的重要课题。例如F-35的气动布局牺牲了一定的机动性,但优化了隐身性能,使其在远程打击和网络作战中发挥更大作用。苏-57等战机则通过矢量推力技术在保证隐身的同时尽可能保留高机动性,以应对可能发生的近距离战斗。
这些做法并不是摒弃掉了战斗机近身格斗的能力,而是在更多的路线上做出了更均衡的取舍。
所以说,未来战斗机的气动设计不仅不会被削弱,反而会向着更加激进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