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这个词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语言不仅可以打开人们的心门,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有时,它也会变成伤人的利剑。
作为一名公众人物,接收到的评价和关注都远远超过普通人,主持人方静对此早已习惯,她深知自己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谨言慎行,才能为他人做好表率。
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低估了人性的黑暗,听到有人议论自己是“间谍”的一瞬间,方静的世界坍塌了。
散布这个谣言的并非不良媒体,而是阿忆,他同样也是一名公众人物,不会不清楚谣言对人的影响和伤害。
或者说,就是因为清楚谣言的力量以及公众人物的身份特殊性,他才选择了散布这样的流言蜚语。
阿忆除了在一篇博文中提到方静时表示她为了方便谋取军事情报,申请去《防务新观察》节目担任主持人,还称她因此被捕了,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阿忆已经完全丧失了做人的底线。
看到他的这篇博文,无数观众顿时沸腾了,方静在观众的心里一直都是那个工作一丝不苟,气质端庄大气的节目主持人。任谁也无法将她和阿忆口中的“间谍”形象联系起来。
方静从四岁时起,就开始学习民歌,性格活泼开朗,有天分又肯努力,方静的歌逐渐唱得越来越好。
认识她的人都对她的唱歌水平赞不绝口,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甚至还亲自赶往了方静家中,将她收做自己的弟子,带着方静学习唱歌。
有了名师的指点,方静进步飞速,可当继续唱歌还是专心学习两个选择摆在方静面前时,她还是选择了后者。
到了该上学的年纪,方静便收回了自己的精力,告别了热爱的舞台,将心思全都投入在了学习方面。
学生时代的方静,一直是周围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不管是大考还是小考,方静总是会名列前茅。
高考前夕,方静还因为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青睐,她获得了被保送的资格。
这个机会无疑是非常难得的,可方静深思熟虑以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像别的同学一样,参加了高考。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方静选择了自己的理想学校——北京广播学院,她希望能成为一名主持人。
得益于平日里的努力和认真,方静实现了这个愿望,顺利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了。
大学期间,方静始终没有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一点一点丰富自己的主持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之后,方静比很多人都幸运,她直接进入了央视,在海外中心,方静负责主持一档名为《中国新闻》的节目。
方静始终不急不躁,在工作中,她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主持风格。
除了努力工作之外,方静还不忘提升学识,1997年,她成功获得了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
央视的工作并不是谁都能胜任的,不仅任务重,有时还要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不管面对怎样的挑战,方静始终没有退缩、放弃的念头。
通过在多个大型活动中的精彩表现,方静的主持水平逐渐被越来越多人看见,实力也逐渐得到了认可。
2006年,方静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担任《防务新观察》节目的主持人,对于这项工作,方静十分重视。
这档节目主要围绕地区安全问题和中外军力格局的变动进行,方静为了能将节目主持好,提前做了很多准备。
直到2009年3月,方静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了这档节目,此后便没有再回来。
阿忆对方静的抹黑让她成为了无数人攻击和指责的对象,而面对“间谍”、“被捕”这些谣言的方静,就像是一只惊慌失措的小鹿,被谣言编织的网紧紧包裹着。
方静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兢兢业业地工作,为什么会被人造谣,为了不让谣言继续扩散下去,方静很快否认了传言。
可她的解释却没有多少人原意相信,很多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却不愿花时间弄清楚事情真相。
不光不愿相信方静的话,就连《防务新观察》节目组工作人员的澄清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
方静的形象、名声都因为这篇还不到100字的文章受到了严重影响。
6月11日,不堪忍受流言蜚语的方静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则声明,表示纯属子虚乌有,会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利,之后,始作俑者阿忆也对其进行了道歉,还了她一个清白。
他表示祈愿风波澄清,方静能早些重返荧屏,但是谣言已经传出去了,很多人并不关心后续的发展。
因为这些谣言,方静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精神高度紧绷,常常焦虑地睡不着觉。
即便后来方静重新回到了镜头前,主持节目,看似这件事的影响已经过去了。
依旧有一些人怀疑是方静和阿忆联手进行的炒作,这何尝不是对她的二次伤害呢?
2015年方静因为患上癌症,没能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此后她的名字也渐渐被人忘记了。
而阿忆虽然为自己的错误道了歉,但是他也因为这件事失去了别人的信任。
不管是阿忆还是方静都因为这些谣言遭受了损失,但是对于方静,这件事完全就是无妄之灾。
周围的人对阿忆唯恐避之不及,时至今日,只要他的名字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这件事就会被人重新提起,下面一定少不了公众对于阿忆的声讨。
这件事也让人们看到了相比于散布谣言,澄清谣言要难得多,即便最后阿忆已经因为自己的错误道了歉,他给方静造成的影响都不可能彻底消失。
如今提到方静不是间谍,而是被造谣的,依旧有很多人不愿接受。还有人说她去台湾治病也是找了一个借口,否则不必这么做。
如果没有阿忆的这篇文章,或许方静的人生就会是另外一个版本了。
不管是散布谣言,还是传播谣言显然都是不可取的,希望这件事能给人们敲响警钟,不要再让类似的悲剧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