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唐山南湖医院被报道破产,所有病人被要求办理出院手续。

这则消息一经报道,便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达官显贵,无疑都对医院的发展有着极高的关注度。



即使是在疫情冲击后的艰难时期,我们也从来没有想过“倒闭”这个词会出现在医疗行业

然而事实上,自从2021年以来,倒闭的浪潮就不断席卷着各大医院。

因为存在着信息茧房,大家对行业的现状了解并不清楚。



但是如今唐山南湖医院的倒闭,恍如黑暗中亮起的明灯一般,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事态的变化和严重。

究竟为何医院会出现“倒闭”这样的情况,到底是经营者的问题还是行业背后的痛点。

突然倒闭的医院

唐山南湖医院地处唐山的“城市之肺”,是当地一家大型的三甲综合医院,医疗团队超过1700人。



为了打造最好的医疗条件,医院的投资高达20.8亿,设立了41个临床科室和15个辅助科室,全院的床位更是足足有1680张。

因为医院的前身是唐山南湖大酒店,所以装修十分豪华。

一所环境优雅、团队强大的医院,自然成为了许多当地人寻医问药的优选选择。

虽说唐山南湖医院是民营医院,但是却并没有局限于专科特色或者是高端服务。



自从医院设立之初,便一直采取综合发展的战略,始终把服务于老百姓作为医院经营的目标。

但是谁能想到唐山南湖医院竟然悄无声息便倒闭了,别说是网友不理解,就连当地的市民对此也是一无所知。

根据媒体采访的市民所说,一直以来大家都十分看好唐山南湖医院,因为医院装修豪华,许多人都愿意到那去看病。



在医院宣告破产的前几天,许多病人都还前往医院办理住院手续。

但是就在住院不到3天后,这些病人便被告知“医院倒闭”,自己的治疗就此中断需要转院。

民生大事无小事,当地卫健委对此也是十分关注,当即拨打院方咨询此事。

可惜的是这通电话并没有得到院方的回应,唐山南湖医院为何突然倒闭也成为了一个未解之谜。



其实像唐山南湖医院这样的情况,这几年发生得并不算少。

自从2021年以来,倒闭的浪潮便席卷各大医院。

别说是唐山南湖医院这样的民营医院,就连许多公立医院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陷入了经营困境。

2021年6月27日,四川省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正式关闭,全院职工被迫失业、分流。



2023年5月,浙江省长兴第二医院申请破产;2023年11月,湖南益阳康雅医院倒闭。

显然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没能逃过这样的厄运,只是面临的伤痛程度略有不同罢了。

哪怕是在一些没有倒闭的医院,其实医院面临的状况也并不佳。



在许多门外汉眼里,医院的医务人员一定都是手拿高薪的高级人才。

殊不知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医务人员的工资就没涨过,甚至还因为大环境而被迫减少。

商场里的销售有提成,其实医生也不例外,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绩效工资。

在降薪没有成为普遍现象之前,各个科室之间还会计较自己的绩效高低。



但是在降薪成为全行业的厄运之后,许多医务人员都不再关注各自的绩效高低,而是仅仅关注自己到底能够拿到多少。

正如许多在社交平台抱怨的医务人员所说,他们的工资在降薪制度之后,几乎就让全行业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根据某位不知名的网友透露,她所在的三甲医院的工资几乎都是考绩效工资来维持收入。



但是在绩效工资减半之后,她每个月到手的工资便仅剩3750.5元。

然而在工资减少的同时,她每个月需要承担的工作量却一点没少,加班更是像廉价劳动力一样。

遇到这种情况的医院可不止这一家,就连医学生偏爱的各大南方医院都纷纷出台了五花八门的降薪制度。



如果说医生降薪已经是让大家大吃一惊,那么“医院裁员”应该能算得上”活久见”吧。

根据一位贵州的医生在网上所说,他所在的医院便因为资金问题出现了裁员的情况。

最开始这家市级三甲医院只是因为亏空严重而降薪,但是过了两天居然便传出了裁员的风声。

刚知道这个消息时,博主及其同事并不相信。



可是第二天却接到了上级通知的全院大会,告知大家院方鼓励编外人员积极参加社会工作招聘。

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院方拟定的裁员名单便出炉了。

这套组合拳可是把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打懵了,从降薪到裁员简直如同流水线一般。

都说捧上国家的饭碗就是铁饭碗,可是谁能想到这饭碗居然也有裂开的那天。



虽说各个医院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是裁员的方式还是各有各的特色。

比如陕西的医院便采取了全院裁员的策略,无论是临床科室还是医院后勤,几乎所有科室都需要按比例裁撤15%的人员。

裁撤的人员一部分离职,一部分则需要分流到下级医院。

但是工作本身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上级医院的工作人员下放分流,下级的便会被迫离职。



在那些接受分流职工的下级医院,医院便会根据每个月的绩效、奖金、工作量来裁撤部分人员。

再说江苏一家私立医院,便按照另外一种裁员方式裁撤了医院将近三成的医务人员。

为了能够有更多廉价的劳动力,院方裁撤了中级以上的医务人员,招聘了许多低职称的新人。



对于这些顶替位置的新人,院方并没有按照基础工资加绩效的方式发放工资,而是采取每个月固定2200的模式。

用新人来替换所有中级职称以上的资深医生,医院能想到这样的办法也是让人难以置信。

就算是一个外行人应该都明白,医疗本身就十分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技术。



虽说年轻的医生不代表不优秀,可是资深的医生的价值是有目共睹的。

可是医院却选择裁撤资深医生来减少开销,这不就和捡了芝麻丢西瓜一般么?

无论是裁撤哪种级别的医生,医院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减少开支,让医院能够免于破产。



可是为什么医院会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呢?

虽说我们并不知道每年医院到底能够挣多少,但是我们都知道到医院看病并不便宜,医院每天也不会出现没病人的惨淡局面。

医疗行业的寒冬

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其实有很多,除了医院自身的问题之外,其实还和国家的现状有着很大的关系。

医院自身的问题自然就离不开结构、经营、资金等多因素。



例如在有些存在贪婪的上级领导的医院,便可能会出现行政部门部分人员工资过高的情况。

再或者医院的某些部分人员过多,医院资源就会出现分配不公平的情况。

再加上这几年的行业现状并不好,私立医院的出现会将部分病人分流。

过去许多公立医院都能够独享资源和病人,但是现在并不会有这样的“好事”。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行业的发展需求,医院每年所能够得到的补贴也逐年下降。

但是对于求诊的病人而言,服务和治疗的要求却在逐渐提高。

既然需要给更好的服务和治疗,需要的支出自然也会上涨。

在这种多种矛盾的交错之下,医院的经营自然只有越来越差。



不仅如此这种情况的出现还和医疗政策有着莫大的关系,自从医疗政策不断推行以来,医院的治疗的收入和开销就出现了许多变化。

为了能够减轻居民的就医成本,医疗改革首先选择了在公立医院落地推行。

而由于政策的推行,不少医院都被查缴了罚款。



关于这项政策的好坏我们无法评判,但是我们能够清楚的是,这一定和医院的倒闭和降薪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对于如今的医疗行业,许多医务人员都戏称为“医疗行业的寒冬”。

但是我们都明白,这还不是医疗行业的低点,真正的冰点还没有出现。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听说过“三明医改”,一项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医改政策。

这场改革的具体标准目前还没有细化,但是目前的标准已经引起了大家的争议。

甚至有许多有经验的医生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在改革后跳槽到私立医院。



只能说这样的幻想是美好的,但是结局却不一定是让人欢喜的。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公立医院尚且无法保证饭碗,更何况是私立医院呢?

没人能够保证跳槽的私立医院会不会降薪,甚至还会出现倒闭、破产的局面吧?



当然这也不代表公立医院就安稳,毕竟公立医院关闭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医院作为民生根本的存在,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假如医院不复存在,人民的生命健康也将不再有保障。

医院的发展和未来,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关注,其实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