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老年人喜欢转发垃圾短信,而且要发到他加入的很多群中,给人们造成一定的骚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年人在家没什么事儿,就要整天看手机,会被手机中的信息洗脑。他们以为看到的是正确信息,其实只是自己的浏览记录被网站捕获,被分析以后,有了兴趣分类。网站根据老年人的兴趣推送一些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很可能是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的,即便这样,也能吸引很多老年人的关注。因为他们在家没什么事,儿女们又不在身边,看手机成了娱乐需要,也成了精神探索的需要。但他们不知道,接收的信息大多数是虚假的,只是为了产生用户粘性而推送的信息,最终会对他们形成洗脑效应。有些信息他们看着很好,因为这些信息描述了他们年轻时代的特有事物,让他们产生了美好的回忆。于是,他们要把这些信息转给同龄人,而同龄人大多在一个群里。他们要把这些信息转发到群里,让同龄人看到,大家都说好。老年人大多世故,知道世界是怎样构造的,也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他们都老了,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会说好话,说赞美的话,而不会说别人的缺点,也不会说别人的坏话。互相捧总比互相拆台要好得多,和谐才是最好的。因为他们没有心力参与社会建设了,也不会在历史的舞台长袖善舞了,已经在家养老了,就要善于说好话,尤其对于同龄人和后辈。对同龄人说好话,可以互相捧,互相帮助;对后辈人说好话,可以获得他们的喜欢,可以让他们敬老孝老。
于是,朋友圈内出现老人转发的垃圾信息,即便里面有很多植入式广告,很多老年人也照样点赞,照样转发,不会有什么思考。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点赞的习惯,甚至网上的一些人卖力要求点赞,他们就真的去点赞,有的竟然为主播打赏几万块钱,却追不回来。有的老年人盲目相信网上的征婚信息,结果被骗了十几万,也仍然追不回来。他们似乎被互联网时代抛弃了,但他们仍然忠诚于互联网,成了互联网流量的一部分。她们看似与世无争,其实还在关心世界上的事。有个老年人整天看国际新闻,对国际大事了如指掌,无人听他说,他就要和同龄人一块说,在说的过程中获得了存在感。他看到了有关国际新闻的信息,就要在群里转发,以示自己“术业有专攻”。而这些信息大多是垃圾信息,并不真实,只是为了投其所好,甚至是人工智能生成的,为了吸引他的眼球,让他转发这些信息以后,获得一定的存在感,而信息内嵌入了一些广告或黑客信息,在转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流量效应,广告商赚钱了,黑客有可能窃取别人的机密信息。
老年人不懂这些,就喜欢转发一些垃圾信息,而这些垃圾信息大多投其所好。他们闲着没事,就喜欢转发,而且对转发的信息深信不疑。很多老年人经历过文革,要转发文革时代的歌曲或舞蹈,算是一种怀念过去的标志,却往往显得过于幼稚。有的老年人专注于养生,就喜欢转发所谓专家的养生讲座视频,却很容易被忽悠。因为那些所谓的专家大多都是假冒的,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最终骗了很多老年人。有的老年人喜欢转发负面信息,社会上有什么坏事,引起人们关注之后,他们就会转发,其实已经严重滞后。因为别人都知道了,只有他们知道的晚。这种转发有种“后知后觉”的意思,但他们不以为意,还要卖力转发,甚至还要评上几句,说明自己的立场。
很多垃圾短信满天飞,不仅老年人喜欢转发,而且一些中年人也喜欢转发,因为他们在转发的过程中获得了存在感,或者以为自己就是一个吹哨人。他们往往危机意识比较严重,总是认为很多危险就在身边,很容易让人们不期而遇。他们转发一些危机信息,有诈骗信息,有传销的信息,有开车撞人的信息等等,只是为了提醒人们要注意安全,而最应该注意安全的却是老年人自己。因为他们说不清什么时候会离开这个世界,而其他人却不一定关注他们。老年人大多有些孤独,要通过看手机寻找心理安慰,同时觉得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全面的,要转发给别人,让别人也受益。其实他们看到的大多是垃圾信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而他们却愿意被诱导,愿意看。似乎他们年轻时代听话听惯了,到老年时期,就容易听互联网的指引,很容易被骗子利用。他们的转发是免费的,而转发中的信息却实现了好的流量效应,让转发信息的人赚了钱。
老年人应该放下手机,专注于自己身体和精神的修炼,注重养生,多读一些书,而不要沉迷在手机的世界,更不要被网络上的垃圾信息影响。倘若老年人有转发信息的习惯,还是尽量改变这个习惯吧,以免转发了谣言信息,要负法律责任。即便不负法律责任,骚扰别人也是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