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公平的规则难以实行,就业歧视又怎可能轻易遏制?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卷翻天,街道办招环卫工只招90后”。当地政府官方网站的招聘公告显示,广州一街道办事处招聘6名环卫工人,年龄要求在35岁以下,“持有汽车驾驶证照者可以适当放宽至40周岁”。
该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主要是考虑岗位的用人需求。招聘岗位包括司机岗,路面保洁或者搬运岗。当记者询问,环卫工人招聘年龄设置在35岁以下,是否太过年轻?工作人员称,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行业,认为环卫工作只有年龄偏大的人才会选择。据介绍,目前还没招满。
招聘环卫工要求在35岁以下,这确实让人惊诧。惊讶背后,却是一阵阵的无力感、沉重感。在评论区,网友的一些声音也基本代表了社会的反应:“卷翻天,街道办招环卫工只招‘90后’了”“所以讲到底是谁戴着有色眼镜?”“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35岁这个成见已经是珠穆朗玛峰了”。
近年来,“35岁门槛”给求职者带来压力,也屡屡引发热议。此前,上海48岁“大龄职场男”曾给市领导写信求工作,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建议修改公务员35岁门槛。根深蒂固的“35岁门槛”也在社会呼声中有了一些松绑,如多地公务员招考已有一些破冰尝试,虽然突破有限,但其产生的示范意义不能忽视。在这一背景下,街道办招35岁以下环卫工,才显得格外突兀,也与社会期待相去甚远。
在某种意义上,还得“感谢”该街道办将此招聘公告挂了网。最起码,没有避讳地将招聘年龄要求这个问题坦露在了公众面前。或许是源于某种自信,才不惮于将招聘公告放在政府官方网站,可是这传递的信号更加明显:在他们眼里,这可能都不算个问题?这才是更让人感到担忧的地方。
毫无疑问,设置35岁门槛,除特殊工种外,已是一种赤裸裸的年龄歧视,也可能涉及就业歧视,违反劳动法的公平就业原则。人们关注的不是年龄偏小会否选择环卫行业,而是招聘时如此设限已涉嫌就业歧视,工作人员的“有色眼镜”言论恰恰是对自己的有力回怼。
不可忽视的是,在有的用人单位那里,“35门槛”正或隐或现地阻拦着众多大龄求职者。不招35岁+员工,用人单位的用意很明显:体力可能不再适应超负荷运转,服从性也可能不如年轻人,有家庭羁绊,不能迅速响应工作……可是,无论是企业“优化”老员工,还是招聘新员工,35岁门槛无论是明说还是潜在,它都如同一道藩篱,把基本的劳动权和更好生活的愿景,隔在了一边。
怎么破?当情理摆在那里,人心所向却难以实现时,则需要立法、司法来兜底,也需要政府部门率先做表率,行政单位严格执法,充分保护劳动者权益。
具体来说,相关法律能否增加有针对性的条款,让有违此法条的单位承担相应责任?地方的公务员招考,已在尝试放开35岁门槛,步子和实行的领域可否再大些?有的用人单位拒绝35岁+员工,无非是趋利避害的利益考量,若相关行政单位对劳动者的保护足够有力,对歧视者的惩罚足够沉重,用人单位显然就会再多些权衡、多些掂量。
35岁上下,正是婚育的年龄。近年来,面对婚育人口的下降,由上至下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力图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比如延长产假、陪护假、婚假,给予奖励补助等。可实事求是地说,如若劳动就业面临挑战、或明或暗的歧视不消除,生育就始终存在后顾之忧。特别是女性,当辛苦完成生育,已然没有年龄、精力方面的优势,如果再遭遇“女性职场困境”,这让为社会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母亲们情何以堪?
35岁已是个别用人单位心中的“成见大山”,究竟如何“破”?大龄求职者颇感无力,个别用人者也心不甘情不愿,对此,有关部门不妨明确规则,严肃执行,帮助大龄求职者回到平等的待遇中来。试问,若公平的规则难以实行,就业歧视又怎可能轻易遏制?
红星新闻评论员李秀明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