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荣
近年来,我市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聚焦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模式创新,通过政策引导和改革突破,在优化教育生态、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受县域发展差异、体制机制约束等因素影响,基础教育仍存在优质资源覆盖面不足、育人模式创新乏力、均衡发展还有差距等问题。
为此,市政协委员、离石区政协主席白志荣建议,一是完善优质资源辐射机制,扩大教育公平受益面。构建“全域优质教育生态圈”,以城区优质校为枢纽,组建跨学段、跨区域教育共同体,推动课程共建、师资共培、管理共治,实现优质资源全域共享。实施乡村学校提质专项工程,遴选基础较好的农村学校进行重点培育,打造区域教育新增长极。创新资源共享模式,建立“名师在线工作坊”,常态化开展跨校直播教研、示范课展示等活动,打破城乡教学资源不均等壁垒;开发“吕梁特色教育资源库”,整合红色文化、非遗技艺等地方素材,形成可推广的培根铸魂、启智增慧课程模板。二是创新教师培育机制,激活教育内生动力。构建多维教师成长生态,深化“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吕梁市教研室为枢纽,打造“课程开发—教学实践—科研创新”三位一体培养模式,重点突破教师数字化教学设计与跨学科研究能力。推行“城乡教师发展共同体”行动计划,创新“1+N”结对提升机制,通过“影子跟岗”“云端教研”等载体,实现教学资源全域共享。三是推动教育教学深度改革,提升育人质量。构建“本土化”课程体系,系统开发“吕梁精神”等地方特色课程,建设一批“红色、科普、实践研学基地”,推动课程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广“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模式,建立课堂教学质量动态监测机制,推动“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型。四是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升级市级教育云平台功能,开发“AI+教师助手”系统,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提供智能化支持;在偏远地区推广“5G+全息课堂”,实现名师授课实时共享,破解农村学校优质师资短缺难题。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分级培训,重点加强教师数字化工具使用、在线课程设计等技能;开设学生数字素养通识课程,培养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等核心能力,筑牢未来竞争力基础。 记者 刘丽霞 整理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