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虽然是一座海滨城市,

但它的迅速崛起,

与铁路密切相关。

1898年3月,

清政府在德国的武力威逼下,

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胶澳租借条约》,

将青岛“租借”德国99年。


自此,青岛沦为德国的殖民地。

条约中还规划了两条至济南的铁路。

但最终只建成了经

青岛、潍县、青州等地至济南的这一条,

即著名的“胶济铁路”。


胶济线老沧口火车站

一时间工厂林立,机器轰鸣,

疯狂的资本,沿胶济铁路线积极布局。

依托“路港一体”,

山东很快就形成了以胶济铁路为轴心,

青岛港与腹地交互作用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1901年,建成之初的青岛火车站。

青岛站是胶济铁路的起点,

始建于1900年1月,距海岸线仅200米,

被称为中国离海最近的火车站。

20世纪80年代后,

青岛站经历了两次规模较大的改扩建,

由3站台增加到6站台,运送能力翻倍。


90年代的青岛站

但随着青岛铁路客运量连年大幅增长,

青岛站的运能依然难以满足需要。

并且受地理位置限制,

站区面积已经达到极限,难以继续扩建。

拥挤问题严重制约了这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建设新的铁路客运站也由此提上日程。


1945年的沧口国棉六厂附近

在青岛北站的选址过程中,

曾考虑过城阳等其他区域,

最后敲定李沧区的沧口附近。


2003年沧口附近卫星地图


2007年从楼山看青岛北站方向

(请横屏观看,2007年北站建设前附近全景图,最左边靠海边那片空地,烟囱后边,即是现在的青岛北站)


青岛北站,东临安顺路,西临环湾路,南靠太原路,北依金水路;

通过跨海大桥连接线,可以通往当时在建的胶州湾大桥直达红岛。


同时通过规划的,

地铁1号线、3号线、8号线三条线路。

连接市南、市北、城阳、西海岸,

从而构筑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青岛北站的站房建筑为地上二层、地下三层和局部设置夹层,

总建筑面积6.8万平米。

2009年新建青岛北客站及相关工程已由山东省、铁道部批准建设,

该项目由铁道部和山东省(青岛市)共同筹资建设。


青岛北站设计效果图

2010年3月17日,

青岛北站正式动工建设。


2013年12月20日,青岛北站站房主体工程完成,接轨胶济铁路。


2014年即将竣工的青岛北站

全新的青岛北站,

站房造型伸展挺拔,

就像一只振翅高飞的海鸥,

成为了青岛的城市新地标。

8站台18线,

44台自助取票机,

11台自动检票闸,

40部电动扶梯和20部电动直梯,

可以容纳10000人的候车大厅。

仅仅从这些硬件设施,

足可见青岛北站的现代化程度和枢纽地位。


青岛北站候车大厅

2014年1月10日8时23分,

随着列车长的一声号令,

从青岛北驶向沈阳北方向的

G1248次高铁鸣笛启动,

作为青岛北站建成后,

第一列从该站始发的列车,

踏上了首发之旅,

青岛进入了“一城双站”时代。


2017年,

青岛北站包括始发及经停列车共118趟,

运力安排上首次超越了青岛站,

最高峰日发送旅客超过10万人次。


自上世纪 90 年代,青岛政治中心东移,东部进入快速发展期。

十多年后,青岛北站成为振兴北部老城区的一次契机。

自2015年底,青岛首条地铁3号线自北站发出。

不到5年的时间里,青岛城市轨道交通有了质的飞跃,

1号线及8号线北段相继开通,

青岛北站成为了青岛首个三条地铁换乘的车站。

陆路交通方面,北站片区也是领先全市。


胶州湾跨海大桥

环湾路、重庆路、金水路、太原路、跨海大桥等重要的道路汇集。

李沧区还以北站为核心,在周边规划了占地面积约1.9平方公里的交通商务区,

涵盖交通、商业、办公、总部经济、配套服务、历史文化休闲和会议展览六大功能区。

2013年4月18日,青岛日报用整版报道了青岛青岛北站交通商务区的整体规划。


但是受机场净空限制, 土地权属等诸多因素影响,

青岛北站片区的规划开发一直进展缓慢。

2022年3月24日,青岛地铁集团对外公布消息:

青岛北站片区将作为青岛TOD开发一号工程和低效片区利用重点工程,

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和设计大师参与规划方案编制。


TOD,全称为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即“交通导向型开发”。

核心理念是围绕公共交通站点进行综合开发,以促进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是一种先进、成熟的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模式,

在东京、香港、上海等地已经有众多成功案例。

这次,沧口复兴真的要来了吗?

2023年,青岛北站东广场地下空间项目开工建设。

青岛铁路北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周边一体化配套工程计划总投资约65亿元,

规划建筑面积23.3万平方米,

地上和地下空间共建设各类停车位约2100个,

以及交通联络通道和相关配套设施。


施工中的青岛北站东广场

东广场地下空间项目,共分为地下三层,

设置了商业以及停车位,

方便人们在换乘的同时实现购物、休闲、娱乐。

同时,通过安顺路下穿路构筑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系统,

充分实现站城融合,产城融合,多元功能融合。

自青岛TOD一号工程建设以来,

北站片区不断迎来利好,

先是超极合生汇签约落地,

这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个超极合生汇。

整个李沧西部没有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尴尬即将成为过去式。

紧接着北站片区还引入了山大基础教育资源,

提升李沧西部片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能级。


2023年9月,

热传的沧口机场搬迁一事,

获得了官方证实。


沧口机场卫星地图

沧口机场搬迁开始有序推进

届时将给市区释放出很大的空域和土地

沧口发展的“紧箍咒”即将破除

2024年3月

青岛TOD一号工程

站前商业建筑规划首次亮相


前期收到国内外40多家设计团队的方案,

经专家评审,最终来自德国的GMP团队获得第一名。

其设计理念延续了青岛“红瓦绿树 碧海蓝天”城市设计美学,将绿色生态理念与城市发展更新结合,

遵循站城一体化的开发理念,

打造青岛北站门户形象。


国棉六厂活化利用效果图

作为青岛TOD一号工程项目的重要板块——

拥有百年历史的国棉六厂也正在更新中

保护利用实施方案

已于2024年12月完成专家评审

老厂区将迎来了涅槃重生


今年1月,

青岛地铁在青岛北站实施铁路出站换乘地铁单向免安检试点,

青岛北站城市航站楼换乘服务中心也同步启用。

乘坐火车到达青岛北站的旅客无需安检即可便捷换乘地铁

空铁联运旅客可在青岛北站办理航空值机、购票、查询等业务,

后期还将逐步升级拓展行李预安检、行李托运、物流快件运输等延伸业务。


2月9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将改造青岛北站东广场既有地下停车场,

完善配套站前路和安顺路地面道路,

实现出租车、网约车顺畅接驳换乘。


作为今年青岛15件市办实事之一,

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公开挂牌督办,

同时由青岛青铁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的 青岛交通商务区停车场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也被列入2025年省重大项目名单。

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青岛北站片区经过近10年的蛰伏

蓄积了超乎寻常的爆发力后

将成为青岛环湾发展的引擎之地

感谢热心市民华龙照片提供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