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枯木

《春晴》

【唐】任翻

楚国多春雨,柴门喜晚晴。

幽人临水坐,好鸟隔花鸣。

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

门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


任翻,晚唐诗人,活跃于唐会昌年间(841年—846年)。也叫任蕃、任藩,江东人,出身贫寒,举进士不第,从此放浪江湖,吟诗弹琴自娱。

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记载,任藩落第后,曾经拜见主考官。说:“我本是穷乡僻壤之人,不远万里,徒步前来,参加科考,没想到却没有中举,难道侍郎您没听说过江东任藩吗?虽然家里贫寒,可是苦吟不懈,怎么能就如此令他又徒步走回去呢?如果这样,我以后就再也不参加科考了。”主考官感到有点羞惭,然而木已成舟,于是任藩从此流落江湖。


任藩才情高格,诗风清雅,代表作有《宿巾子山禅寺》、《洛阳道》等。关于《宿巾子山禅寺》诗,还有著名的任藩改字的故事。《唐才子传》也有记述,说的是任藩游览浙江天台巾子峰,借景生情,于是题寺壁间云:

绝顶新秋生夜凉,

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照一江水,

僧在翠微开竹房。

然而离开天台山百余里后,仔细苦吟,感觉把“一”改成“半”,更为妥帖。于是立即返回,结果回去一看,题诗已经被人改成“半”,于是任藩感叹道:“台州有人”。由于这首诗非常有名,因而再无人题诗。后人赞道:“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


任藩的《洛阳道》诗也很有哲理。诗人看到人们往来奔波,起早贪黑,有家不归,都是为了追求富贵。而且贪心不尽,“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因而对之进行鞭笞:

《洛阳道》

憧憧洛阳道,尘下生春草。

行者岂无家,无人在家老。

鸡鸣前结束,争去恐不早。

百年路傍尽,白日车中晓。

求富江海狭,取贵山岳小。

二端立在途,奔走何由了。


我们这篇文首选的《春晴》,也是任藩的代表作。描写了江南雨后天晴的春天景色,眼界开阔,描写细腻,清新雅致,脍炙人口,下面我们就略作赏析。


“楚国多春雨,柴门喜晚晴。”楚国一般泛指湖北地区,春天经常下雨,阴雨绵绵。诗人隐居在荆楚乡间,非常欣喜地看到黄昏雨后天晴,心情非常爽朗。


“幽人临水坐,好鸟隔花鸣。”“幽人”:指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孔颖达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这里是诗人自喻。诗人临水而坐,鸟儿隔着花木鸣叫,感觉非常惬意。


“野色临空阔,江流接海平。”黄昏时分,雨后天晴,举目远望,山野非常空旷,长江之水,奔腾不息,向大海方向涌去,连天一线,气势非凡。


“门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从门前到溪边的道路,在光洁的月色照耀下,非常明亮。


任藩这首《春晴》,从简单的身边景物入手,以诗人的眼光为视角。由近及远,由天到地,又由远及近,仿佛在挥毫泼墨,尽情渲染。春雨、柴扉、远山、江流、月光、隐士、鸟鸣,交织成一幅春天雨后美景图画。该诗平中见奇,清新格致;简洁生动,含蓄隽永;恢宏辽阔,意境深远,轻描淡写,气定神闲。这在晚唐比较颓废的风格中,当属独树一帜。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020/2/19榆木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