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兀坐,松月下、花鸟间、青石旁,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林飘烟。—— 徐渭
在艺术家梵高的故事里
有三个关键因素:
一、穷
二、有才华,但怀才不遇
三、可能是个疯子
翻 看 中 国 书 画 史
还真有这么一位明代“梵高”
他叫徐渭,被称为绘画“疯子”
徐渭
徐渭,《墨葡萄图》
明 徐渭 墨葡萄图 纸本水墨 纵116.4厘米横64.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说回徐渭
徐渭少年得志
这个早熟少年9岁就得到了
山 阴 知 县 的 赞 扬
一 时 被 视 为 神 童
后来又被誉为“越中十子”之一
轻 松 考 中 秀 才
青年时代的徐渭胸怀大志
不 只 穷 究 学 术
而且研究兵法,探讨政治
但是在以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下
徐 渭 到 41 岁
八 次 乡 试 全 部 落 榜
徐渭 荷花 立轴
后 来
徐 渭 为 浙 闽 总 督 胡 宗 宪
出 奇 计 大 破 倭 寇
穷,也是真穷
徐渭晚年回归故里
穷困潦倒
变卖藏书数千卷
靠卖字画为生
死时除床上草席,一无所有
徐渭 水墨花卉 立轴
徐渭 辛未(1571年)作 风筝图
当 然 ,
徐渭和梵高之所以传世,
是因为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
虽 然 徐 渭 认 为 自 己
“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徐渭 花鸟 立轴
徐渭的绘画新颖奇特,
打破了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的题材界限,
水墨大写意花鸟笔势狂逸,墨汁淋漓,
是写意花鸟画成熟的标志。
与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
徐渭 杂花图卷
纸本水墨 30×1053.5厘米
南京博物院所藏
与徐渭相比,
陈淳是个十足的“富二代”,
生活条件优裕,对做官也没什么兴趣,
淡于仕途,流连诗酒临泉。
陈淳
明 陈淳 墨芙蓉图 水墨笺本
陈淳自小生活环境优渥,
一直到而立之年
都在以文征明为核心的
苏州精英圈子里受熏陶教育,
他完全以道教作为对繁杂世务的一种解脱,
一心在追求身心完全放逸,
物我两忘之境。
明陈淳 草书七言诗 立轴 纸本水墨
现今存世最早的一件陈淳作品《湖石花卉扇面》作于1514年,陈淳31岁,父亲尚在世,画太湖石一,右上即旁边点缀朱红色小花,画上有文征明、祝允明、唐寅等题诗。
陈淳,《湖石花卉扇面》,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白阳先生墓志铭》中说,陈淳在父亲丧礼后,“意尚玄虚,厌尘俗,不屑亲家人事”,陈淳有意皈依道门,他的去世与酗酒及丹药毒害有关。
道家辟谷之术不只是不食五谷,而且要服丹药,如“五石散”之类,都含有剧毒汞等矿物质,这些经各种方法烧炼成的丹药,既是兴奋剂又是迷幻药,对健康的损害是致命性的。
陈淳晚年所作的一些书法作品,豪迈飞逸,往往以为是醉中酒精的作用,但更大可能应该是那些丹药的作用。
明 陈淳 春色烂漫 纸本 项元汴旧藏
陈 淳 晚 年
达到了自己的艺术巅峰期,
他 的 独 特 风 格
对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陈淳一生所作的写意花鸟画,
始终交替运用纯水墨与浅设色两大类。
他的淡彩作品,水墨八九分,
而色彩只有一二分,且是单层罩上。
明 陈淳 花鸟 立轴 纸本
陈淳在作画中
很自然的使用书写性用笔,
线条注重变化,转折顿挫,
试作品的语言既统一又完整。
陈淳的水墨写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行草,
《花卉图册》中的残荷,用笔老辣,
叶脉的用笔明显有草书的味道。
明 陈淳 花卉图卷
29.7×400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洛阳牡丹图》是一件特殊作品,这是陈淳晚年所作。其用色鲜艳,胭脂加饱水分表现花中之王的娇媚,整幅作品的润色和湿墨在大面积中使用,主次分明。
明 陈淳 洛阳春色图卷
纸本设色 26.5×111.2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陈淳晚年作品很少赋色,大多是水墨渲染的写意花鸟,明显摆脱了文征明和沈周的影响,把写意技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开辟出由小写意到大写意的途径。
陈淳提倡漫兴墨戏的创作方式,“……故数年来所作,皆游戏水墨,不复以设色为事。”
明 陈淳 秋色满园 立轴 设色纸本
陈淳的画,多是一花半叶,淡墨欹毫,以剪裁取胜,尤其是长卷和册页中的物象,虽是一枝半叶,画意却没有“残缺”的感觉,反而是“一花一世界”。
陈淳拓宽了表现对象的范围,枯枝败柳、残柳知了、池塘河畔等等都可以入画,甚至将四季花卉集于一堂,随兴展示所喜爱花卉的缤纷姿态。
陈淳 秋江清光图 南京博物院藏
他的一系列花卉图册,内容丰富,笔法苍老,墨色精微,虽是方寸大小的小作品,给人留下的感觉却是整体的,而且是那样的熟悉和平常。
陈淳的花鸟画充满着田园诗般的情境和生趣,画幅不大,但神动有趣,耐人寻味。陈淳把文人画的平淡素雅表现到了极致。
陈淳《罨画山图》
纵55厘米,横498.5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1544 年,陈淳辞世,就在生命最后一年的夏末,他创作了《罨画山图》,这幅画气势磅礴同时也是他最重要的山水画。在近五米的长卷上,陈淳用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开创的云山画法,以迅疾畅快的运笔,淋漓恣肆的水墨,将江南秋山之烟雨空蒙、变幻莫测的景象融化在笔端纸上,笔墨肯定,气势如虹,一气呵成。卷尾行书自题,醇厚自如,与画浑然天成。绘画与书法均酣畅淋漓,毫无衰颓苍老之感。
鉴赏家王世贞说他:“生平无一俗笔”。
陈淳《罨画山图》
纵55厘米,横498.5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陈淳、徐渭的名字
意 味 着 中 国 画 的
文人花鸟画大写意形态的完全成熟
陈淳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
出 世 是 主 动 的,
自觉的,因而他的画悠然意远,
潇洒自得,有一种无欲无求的出尘气度。
徐渭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
其绝俗是被动的,无奈的,
满 腔 的 悲 愤 抑 郁 倾 泻 于 毫 素,
淋漓中尽见血泪与呼号。
他们的人生是如此的不同,
却在艺术上书写着各自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