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吴蕴初陪同女儿吴志莲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作参军动员。

在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旧址陈列馆,展览着一张“天厨”号霍克型战机的图片,讲述着民建先贤、“味精大王”吴蕴初实业报国、两次捐款购买战斗机杀敌救国、送独生女儿参军抗美援朝的故事。

“味中精华”打败“味の素”

吴蕴初早年毕业于上海兵工学堂,主读化学,是我国氯碱工业的创始人,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味精厂、氯碱厂、耐酸陶器厂和生产合成氨与硝酸的工厂,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世纪20年代初,十里洋场上海滩,外货倾销,到处是日商“味の素”的巨幅广告。“为什么中国不能制造?”吴蕴初感叹着,发誓要造出中国的“味の素”。他买了一瓶回去仔细分析研究,发现“味の素”就是谷氨酸钠。于是,吴蕴初开始在自家小亭子间里着手试制。

1921年春,吴蕴初经人举荐,得到酱园老板、前清举人张逸云的大力支持,出资5000元,由吴蕴初出技术合伙试办企业。很快首批产品问世,吴蕴初说“此乃味中精华,故名味精!”为了宣传其珍奇美味来自天上庖厨,冠以“天厨”二字。

吴蕴初打出“天厨味精,完全国货”的大旗,凭着味美、价廉、国货,大得人心,销路大开。两年后,他们进一步扩资5万元,开办天厨味精厂,成立天厨味精公司,产量达3000吨,获北洋政府农商部发明奖。短短3年时间,在天厨“佛手”牌味精的沉痛打击下,日本“味の素”在中国就失去了80%的市场。

1926年至1927年间,为了进一步保障味精的产销,“天厨”在中国驻英、法、美三国使馆协助下,先后取得这些国家政府给予的产品出口专利保护权,开中国轻化产品获得国际专利之先声。继而又办妥了进入这些国家的食品入境卫生检验手续。吴蕴初由此成为闻名遐迩的“味精大王”。

化工界的“四大天王”

1929年10月,吴蕴初集资20万元在上海周家桥成立了天原电化厂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生产盐酸、烧碱和漂白粉等基本化工原料的氯碱工厂。取名天原,即为天厨提供原料的意思。

1932年,吴蕴初了解到美国杜邦公司的合成氨试验工厂停业,他便买下了一套待售设备,建立了天利氮气厂。这是我国生产合成氨及硝酸的第一家工厂,“天利”就是“利用天原下脚料”的意思。

1935年,为使天厨、天原所需耐酸陶瓷做到自给,吴蕴初再次在上海建立“天盛”陶器厂。“天盛”的含义是给“天原”提供盛盐酸的容器。

天厨、天原、天利、天盛4个轻重化工企业的创办,不仅形成了自成体系、配套发展的天字号集团,而且也带动了一系列有关工业,在我国化学工业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吴蕴初也被称为化学工业界的“四大天王”。

1937年日本侵略军向我国大举进攻,战火燃到上海。吴蕴初积极组织天原、天利、天厨、天盛4厂内迁。他亲自组织员工昼夜拆运设备,率员先行去到战时的陪都重庆,加入了迁川工厂委员会,选定嘉陵江北岸的猫儿石作为厂址。重庆天原化工厂在1940年5月建成投产,天盛陶器厂作为重庆天原化工厂的一个车间,于1939年11月建成投产。天厨味精厂于1940年12月投产。

吴蕴初的天字号内迁重庆,不仅解决了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需要,填补了大后方化工产品的空白,为支援抗日战争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为大西南播下了轻重化学工业的种子,对大西南化学工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购买“天厨号”战机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发生。吴蕴初带领天厨员工为前线输送军需品及慰问品,同时和技术人员积极研究战争中的化学技术,与康元制罐厂合作制造了防毒面具,支援十九路军抗战。

《上海地方志·卢湾区志·第二十五篇民政》载:“民国22年(1933年),吴蕴初捐资12万元,向德国禅臣洋行购买飞机,取名‘天厨号’支援抗战。”

看到日军铁蹄肆虐中华,吴蕴初决定将天厨厂1932年度的营业利润9万元,加上吴蕴初本人及股东张逸云先生捐献的2万元,共计11万元购买飞机以为航空救国之用,选定的飞机则是德国的容克K-47攻击机。

1933年这架容克K-47攻击机成功进口,由容克斯厂派驾驶员试飞,但不慎误落在机场外农田中,飞机损坏,只好运回瑞典的工厂返修。一个月后工厂将飞机修好,但已不能算新机,且延误了交货日期。厂方又奉送了一架容克A-50教练机作为补偿。随后,这架容克K-47攻击机被命名为“天厨号”,容克A-50教练机被命名为“天厨副号”。

“我爱我的女儿,但我更爱我的祖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各民主党派纷纷组织成员积极参加抗美援朝运动。1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政务院发出“全国青年学生、工人参加各种军事干部学校的联合决定。”

《上海地方志·卢湾区志·第二十五篇民政》记载:“1951年,天厨味精厂、大东南烟草公司各捐飞机1架,民生墨水厂捐半架,120名工商业者捐款1万元、子弹10万发。”其中就有吴蕴初天厨味精厂捐献的一架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再次体现了吴蕴初拳拳爱国之心的民族大义。

吴蕴初几次交代公司员工:“我们这几爿(pán)厂爱国是出了名的,这次一定也不能落后。”经他提议,天原、天利、天厨三公司一次性捐献飞机、大炮款就达15亿元,以后三公司又各自陆续捐款数亿元。

1951年,吴蕴初在复旦大学新闻系读书的独生女儿吴志莲,受祖国的感召和学校组织的教育,也十分向往能穿上军装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她把心思告诉爸爸,吴蕴初的爱国信念压倒了儿女情长,点头支持女儿的志向。

当女儿拿到被批准参军的大红通知书,吴蕴初竟然会难得地亲自陪女儿去商店买各种到部队需用的物品,父女俩还特意到照相馆去合影。当天晚上,吴蕴初设家宴为女儿饯行。临别时,当女儿上车倚窗和亲人惜别时,却突然看见吴蕴初步履蹒跚地在站台的入口处出现了。吴志莲连忙奔下车去,吴蕴初紧握住女儿的手,眼中不禁老泪夺眶而出,叮嘱女儿“一切要以国家为重,听从部队首长的命令。”

吴蕴初送女参军的消息,在上海各界人士中不胫而走,传到了陈毅市长的耳朵里。陈毅高兴地连声说:“这不容易啊!真是大好事哟!我们的新闻记者为什么不去报道一下呢?”随即,《解放日报》和《文汇报》都做了专题报道。

吴志莲参军几个月后回上海出差,广播电台和一些大中学校请她去做报告介绍部队生活,吴蕴初几次陪同女儿同去,并陪同女儿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作参军动员。报纸上登载出父女俩同在广播电台讲话的照片,大大推动了全上海青年踊跃参军保家卫国的热潮。

吴蕴初说:“我爱我的女儿,但我更爱我的祖国。”

(作者系民建中央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

作者:赵宾

文字编辑:贾晓明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