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学习更多创新与心理健康知识

一、初中休学的小文同学

近年的心理咨询中,出现了很多因无法应对学习心理困惑、不良人际、躯体症状而休学的案例。小文(化名,仝博士对来访者姓名及症状已经模糊化处理,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一名原本充满活力的初三学生,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陷入了深深的困境。曾经,他满怀憧憬地踏入初中校园,渴望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的压力如潮水般涌来,让他渐渐有些喘不过气。堆积如山的作业、频繁的考试、对考不上普通高中的担忧,每一次成绩的波动都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让他的心情在希望与失望之间不断徘徊。长期的压力下,他的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差,常常感到疲惫不堪,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所笼罩。


在学校里,小文的人际关系也不尽如人意。与老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得他在面对学习上的困惑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每一次鼓起勇气想要向老师请教,却总是在看到老师严肃的表情后,把话又咽回了肚子里。而与同学之间的相处,也充满了矛盾和摩擦。他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仿佛置身于一个孤独的世界里,无人能够理解他的内心想法。


渐渐地,小文开始失眠并害怕去学校,一想到要面对那些压力和不愉快的人际关系,他的心中就充满了恐惧。最终,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 休学。这个决定,如同一个沉重的包袱,压在了他和家人的心头。休学后的小文,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他的眼神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焦虑和失落。


小文的故事,并非个例。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学生,正在经历着休学的痛苦和迷茫。他们的内心世界,如同一片寂静的深海,隐藏着无数的情绪和困惑。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有责任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新找回生活的阳光。

二、休学原因的心理剖析和反思

小文的休学并非偶然,这背后反映出了一系列值得我们深入剖析的心理特征。

2.1学业压力大

初三,本就是学业压力陡然增大的关键时期。堆积如山的作业、频繁的考试,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学生们喘不过气来。小文也不例外,为了能够跟上学习进度,他每天都要熬夜到很晚,拼命地刷题、背书。然而,付出与收获却不成正比,他的成绩并没有因为这些努力而得到显著提升,反而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种努力却得不到回报的挫败感,让小文感到无比的沮丧和焦虑。每一次考试,对他来说都像是一场噩梦,成绩公布时,那种紧张和恐惧,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煎熬。长期处于这样的压力之下,他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疲惫感如影随形,仿佛身体被掏空,心灵也被折磨得千疮百孔。


2.2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不良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小文与老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这让他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老师的一次批评,可能会被小文无限放大,让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学生,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而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小文也并不愉快。他常常被同学孤立,在班级里仿佛是一个透明人,这种被排斥的感觉,让他的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无助。在集体活动中,他总是被遗忘在角落,看着同学们欢声笑语,他却只能默默忍受着内心的痛苦。长期处于这样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小文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对学校的恐惧也与日俱增。

2.3情绪波动明显

在休学之前,小文的情绪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波动。他常常会莫名地发脾气,一点小事就可能让他大发雷霆。情绪低落也是常有的事,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这种情绪上的不稳定,不仅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也让他身边的人感到无所适从。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如同乌云一般,笼罩着他的内心世界。他常常会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之中,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恐惧。这些情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会对他的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三、心理疏导策略

面对像小文这样休学的学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策略,帮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3.1建立信任关系

信任是心理疏导的基石。只有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尊重,他们才会愿意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学会倾听,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当小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我们要耐心倾听,不打断、不批评,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表达我们的专注和关心。比如,当小文说起在学校被同学孤立的经历时,我们可以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说:“我能感受到你当时的难过,愿意的话,就把心里的委屈都告诉我吧。” 这种真诚的倾听和回应,能让小文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接纳,从而逐渐建立起信任关系。


3.2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思维模式,并通过改变思维来调整行为和情绪。小文之所以对学习产生恐惧和逃避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将学习成绩看作是衡量自己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引导他认识到,学习固然重要,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价值所在。可以和小文一起回顾他曾经取得的一些小成就,比如在某次运动会上为班级赢得荣誉,或者在手工制作中展现出的创造力,让他明白自己在其他方面也有着出色的表现。同时,帮助他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思考更积极有效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一味地陷入焦虑和逃避。


3.3情绪调节技巧

情绪波动是休学学生常见的问题,教会他们一些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至关重要。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当小文感到焦虑或烦躁时,可尝试深呼吸练习(本公众号搜索:深呼吸练习)。冥想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建议小文每天进行 15 分钟的冥想练习,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当下的感受,排除杂念,让内心平静下来(本公众号回复:催眠练习1)。此外,适当的运动也能释放压力,产生愉悦感。可以鼓励小文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如跑步、跳绳、打篮球等,定期进行锻炼,改善情绪状态。

3.4社交技能训练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针对小文在社交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社交技能训练来帮助他提升社交能力。比如,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学校中的场景,让小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习如何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导他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如主动打招呼、倾听他人讲话、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礼貌和清晰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反馈,小文能够逐渐掌握这些社交技能,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增强自信心。

四、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与建议

在孩子休学的这段艰难时期,家庭教育的作用尤为关键。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又像温暖的港湾,给予孩子心灵的慰藉。家长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语,都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休学的孩子更好地成长。

4.1 调整心态,保持冷静耐心

孩子休学,家长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担忧,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家长的急躁和愤怒只会让孩子更加封闭自己,加剧亲子关系的紧张。小文的父母在最初得知他休学的消息时,也曾感到无比焦虑和失望,对小文发了脾气。但冷静下来后,他们意识到这样做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伤害孩子的心灵。于是,他们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尝试站在小文的角度去理解他的痛苦和困惑。当小文情绪低落时,他们不再指责,而是给予他温暖的拥抱和安慰。家长要明白,孩子叛逆休学并非是故意作对,而是他们内心迷茫与挣扎的外在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家长应以平和、接纳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目前的状态,理解他们在身体和心理急剧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包容的家庭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支持。


4.2 建立良好沟通渠道

沟通是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在孩子愿意交流时,家长要放下手中的事务,专注地倾听,不打断、不批评,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比如,当小文主动说起学校里的事情时,父母会停下手中的事情,坐在他身边,认真地听他讲述,并用眼神和点头给予回应。通过倾听,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困惑和需求。只有清楚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批评、指责的话语,以免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创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比如在饭后散步时、一起做家务时,与孩子自然地交流,让他们更愿意敞开心扉。


4.3 鼓励发展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是孩子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能为他们带来快乐和自信。青春期的孩子精力充沛,当他们从学校休学后,往往需要一个新的出口来释放能量和情感。小文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休学后,父母鼓励他参加绘画班,学习素描和水彩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小文找到了乐趣和成就感,逐渐忘记了烦恼和压力。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引导他们参与体育活动、艺术创作、阅读写作等。这不仅能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还能在他们擅长或感兴趣的领域中建立自信,重新找到自我价值。


4.4 注重自身榜样作用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行为和态度。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展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小文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工作之余,他坚持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还报名参加了一些线上课程。小文看到爸爸如此努力学习,也受到了感染,开始主动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家长可以在孩子面前阅读书籍、学习新技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生的旅程,而非仅仅局限于学校。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4.5 设定合理规则界限

虽然孩子处于休学状态,但家庭仍需要有明确的规则,如作息时间、电子产品使用规定等。在制定规则时,让孩子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小文和父母一起制定了每天的作息时间表,规定了起床、睡觉、学习、娱乐的时间,同时也约定了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在孩子遵守规则时给予肯定与奖励,比如完成一周的作息计划,可以奖励他一次去看电影的机会;违反时进行适当的批评与惩罚,但要避免过度严厉。合理的规则界限既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秩序,又能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孩子休学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但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理解和支持,运用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策略,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就一定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的未来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

4.6 休学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小文的案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休学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以及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休学,对于孩子来说,或许是一段黑暗的时光,但它绝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他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调整心态,重新找回前进的方向。

每一个休学的孩子,都是一颗暂时迷失方向的星星。他们的内心世界,有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挣扎。但只要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用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走出困境,他们就一定能够重新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声音,用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和心理冲咨询师一起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仝兆景,河南南阳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河南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焦作市首席科普专家,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评审专家。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4项。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人工智能、工程伦理教学科研,擅长运用沙盘游戏、绘画心理治疗、格盘、催眠、旅途心理治疗等开展焦虑抑郁心理治疗、青少年厌学治疗,开展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团体心理健康、安全心理、婚姻幸福、团队建设、人工智能、科学家精神、心理咨询师督导等方面的科普宣讲、培训和讲座。

用心进步,快乐成长

关注:创新与心理成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