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娃狂滴么边!”

在《哪吒2》中

那只操着一口

浓重西北方言的土拨鼠一出场

瞬间成了全片的“笑果担当”

不是土拨鼠会说西北话

而是本来就是西北“鼠”


土拨鼠又称“旱獭”

在我国分布在甘肃、青海等西北地区

但你以为甘肃只有土拨鼠?

错!这片藏着雪山、沙漠、湿地的土地

可是野生动物的聚会天堂!

今天带你们认识几位甘肃“土著”——

雪山幽灵·荒漠猫


在祁连山海拔3000米的乱石堆里,住着一位“变装大师”。夏天它裹着棕黄花斑外套,完美cos枯草堆;冬天秒换灰白羽绒服,往雪地里一趴,连影子都能隐身!这可不是普通野猫——荒漠猫,中国独有猫科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大佬!

它那双金色瞳孔自带夜视仪,夜里扫射鼠兔窝,一抓一个准。最绝的是它的胡须:比尺子还精准,钻地洞时能测量缝隙宽度,堪称“自带导航的挖洞神器”!

高原表情包大佬·藏狐


方脸、眯眼、一脸“看透红尘”的厌世脸——藏狐,高原专属表情包制造机!别被它呆萌的外表骗了,这家伙是实打实的捕猎高手。


两只搏斗的藏狐。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华亮

它的方脸可不是为了搞笑,宽大的头骨能精准定位地下鼠兔的动静,一爪子下去直接“抄家”。每只成年藏狐每年可捕杀3000余只高原鼠兔,有效控制草场退化。

高原舞者·蓝马鸡

蓝马鸡的演化故事堪称自然选择的美学典范。顶着烈焰红眼影、雪白耳羽挂饰,尾翎拖着一米长的孔雀蓝披风,走路自带BGM!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焦方宁 华亮 摄

这群“社牛”鸟最爱组团开演唱会,清早对着山谷“咕咕咕”魔性开嗓。遇到天敌?它们瞬间切换奥斯卡演技:翻白眼、吐舌头、瘫倒在地……求偶时,雄性会展开长达1.2米的尾羽,以每秒3次的频率振动,制造出独特的低频声波吸引配偶。

冰川孤勇者·祁连山裸鲤

张掖黑河的水流刺骨,却有一群“硬核狠鱼”在此称王——祁连山裸鲤,冰川时期幸存下来的活化石!


瓜州县融媒体中心

祁连山裸鲤为我省独有的野生土著鱼类。为了适应雪山融水的极寒,它们狠心褪去鱼鳞,进化出紧身皮质“防寒服”。每年产卵季,这群“无甲勇士”组成敢死队,逆着激流撞击岩石,哪怕头破血流也要回到上游出生地。

雪山CEO·雪豹


新甘肃·奔流新闻通讯员 马泠洮 摄

当你气喘吁吁爬到海拔4000米,雪豹正翘着尾巴在悬崖上喝“下午茶”——这条占身长80%的巨尾可不是摆设,跳跃时当平衡杆,睡觉时当毛毯,打架时还能当流星锤!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董文龙 摄

作为雪山食物链顶端的霸道总裁,它的领地意识强到离谱:巡山时在岩石蹭脸留气味,相当于在朋友圈发定位:“此山是我开,闲豹勿扰!”

高原闪电·藏野驴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别尔哈里 摄

这群高原上的自由奔跑者,拥有令人惊叹的生存技能。其鼻腔内特殊的涡旋结构,可在-30℃环境中将吸入空气加热至20℃;宽大的蹄瓣展开时增大受力面积,使其在松软盐碱地如履平地。更绝的是它们的神操作——遇到狼群围剿,全体突然转向冲刺,用后蹄猛踹,上演真实版“驴式漂移”!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金敏艳 岩吉斌 摄

最新GPS追踪数据显示,甘肃阿克塞地区的藏野驴种群保持着独特的迁徙规律:每年春秋两季沿固定路线往返300公里,途中能通过嗅觉定位10公里外的水源。

当然,甘肃“土著”远不止这些

他们不仅是风景的点缀

更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些高原精灵

一起在陇原大地撒欢儿~

责任编辑:宗成贤

来源: 甘肃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